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6 月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
1、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诗歌的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颔联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此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断魂”形容极度伤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用茂林修竹、淡淡的烟雾、缤纷的落花、稀疏的雨丝、近村远寺等描绘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郊外风景图。画面层次分明,色调清淡,意境朦胧,寄寓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感。(意对即可)
2、①贬谪之地僻远荒寒,自己孤寂落寞。由“寂寂山城”“天寒酒薄”可以看出;
  ②家乡渺远,思乡之愁情倍增,黯然消魂。由“地迥楼高”“回首故山”可以看出。(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
(1)这首词上片写景,短短几句就描绘出了多种景物,请你举例分析上片写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写人,作品中的词人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题目。江上赏析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穷愁潦倒,常年奔走异乡。 
(1)试从动静角度对前两句的意境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