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
①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依据上片内容,说说“聚散匆匆”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1)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灯灭”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问题。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关于《从军行》主题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 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2、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D、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