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如屋 张丽多生命中的每一天究竟该怎样度过?听到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第一天去过,带着最初看到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如屋 张丽多 生命中的每一天究竟该怎样度过?听到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第一天去过,带着最初看到这世界的新鲜与惊喜,让充满好奇的眼睛在寻常的天地间读出大美,让心在与万物的美好交流中感到无比的欣幸与满足;另一种说法却是: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带着即将辞世的留恋与珍惜,及时兑现梦想,及时将生命中的“不如意”改写成“大如意”,宽宥他人,感谢命运,在夕照里掬一捧纯粹的金色,镀亮心情。 我同样的喜爱着这两种说法。我愿意让自己热爱世界的心永葆“第一天”的新奇和敏感,也愿意让自己珍惜世界的心永远怀有“最后一天”的警醒和勇毅。 很久了,我一直不能忘怀那个叫乔治的人。这个不幸的建筑师被命运亏待、作弄——妻子离他而去,儿子被判给妻子后,沉溺于毒品不能自拔,并且和乔治关系疏远。乔治对自己做了20年的工作也极不满意,终于在气急之下和上司大吵一架,愤然辞职,冲出了办公室。这个乔治已经够倒霉了,但是,更倒霉的事情又出现了——他被告知得了癌症,仅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了。 潦倒的乔治,就像父亲留给他的那幢建在海边的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旧房子。濒临死亡的生命,濒临倒塌的房屋,乔治的世界凄惨到了极点。但是,命运一次次的棒喝却将他打醒了,他下决心改变自己似乎再也难以改变的生活。倒计时的生命之钟在耳畔滴答作响。 乔治要在这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重活一回。 他决定将海边那幢破旧的房子按照自己多年来梦想的样子重新修葺。似乎直到这时,徒然浪费了几十载宝贵生命的乔治才恍然明了,自己这个建筑师原是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幢美丽房舍的!而他的愿望,还远不止这些。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邀请儿子暑假来海边和自己一道修建房屋,而终日无所事事的妻子开始主动给这父子俩送饭,慢慢地,竟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海风吹拂,阳光强烈。父子俩在劳动中重建亲情,夫妻俩也在劳动中鸳梦重温。儿子摆脱了毒品的困扰,并得到了甜蜜的爱情。妻子对乔治有了全新的认识。房子建起来的时候,爱也成长起来…… 这是美国电影《生命如屋》中的情节。这部影片,以“爱的重建”与“屋的重建”,给人以生命“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强烈震撼和深刻启迪。不幸而又万幸的乔治,将人生之悟砌进了墙里。我相信,即使他命赴九泉,也会含笑忆及自己生命尾声中重获的那一次“浓缩版”的、有价值的生命——爱的体验,情的升华,咀嚼人生况味的晨昏,房屋矗立起来时强烈的成就感…… 生命总在不觉间流逝。日子被日渐麻木的人过得旧了、更旧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提醒,其实是善爱者为自己和他人出的一道人生思考题。在这道思考题面前,愿倦怠麻痹或紧张忙碌的你能有片刻沉吟。问问自己,在激情燃烧过后,是否曾守着灰烬恹恹度日?在人生谢幕之前,是否曾锁着眉头打发时光?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之间,岁月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人误以为凋零只是远方别人的事。你愿不愿意随乔治一同醒来?像诗人一样活着,像农夫一样劳作,赞美阳光,享受生命…… 生命如屋,值得我们带上所有的热情与智慧去悉心建造。(选自《名作欣赏》) 1.请概括出“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第一天过去”和“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这两种说法的心态。(分别用8—10个字概括)(4分) 2.作者说:“不幸而又万幸的乔治,将人生之悟砌进了墙里。”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4分) 3.从本篇行文构思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何以“生命如屋”命题?(5分) 4.作者说“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之间,岁月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人误以为凋零只是远方别人的事”。“你愿不愿意像诗人一样活着,像农夫一样劳作……”请结合你自己对生命的体悟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答: |
答案
1.第一种心态:喜爱 向往 欣幸 满足 新奇 敏感;第二种心态:留恋 珍惜 宽宥 感谢 警醒 勇毅(4分,每种心态2分,写对两个词得1分,写对4个得2分。) 2.命运凄惨潦倒的乔治在濒临死亡的时刻惊醒了,决心重活一回,重建濒临倒塌的房屋,重新挽回家庭亲情,将爱的体验、情的升华——人生之悟如建造房屋一般凝固、定格在人生旅途之中。(4分,得分点:对四个点阐释“不幸”“万幸”“人生之悟”“砌进了墙里”每点1分) 3.(5分)①作者起笔探讨生命中的每一天该怎样度过,即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问题;(1分) ②大半篇幅引述评析了美国电影《生命如屋》的情节,(1分)影片中的乔治在命运潦倒生命垂危重建海边破旧不堪的房子,重建与儿子妻子的情感,将生命情感与房屋一起修建,房屋建起来了,爱也成长起来了。(1分) ③作者借影片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1分)④最后点题:生命如屋,值得我们带上所有的热情与智慧去悉心建造。(1分) 4.(4分)示例:我正处于人生风华正茂的青春季节,人生有不尽的时光在前面等待着我,很少想到人生有限,我也会有衰老的那一天,(1分)也很少想到,假如我虚度了青春时光,我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境况。(1分)现在想来,人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需要像诗人写诗那样充满激情富于理想,(1分)更要像农民种地那样脚踏实地,勤奋耕耘收获未来。(1分) |
解析
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塔是随佛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窣堵婆”。简称为“塔”。当佛都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窣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我国现存惟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这座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纹拱券。塔身为15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窣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小题1:对文中提到的“刹”“窣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A.“窣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塔”。 |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窣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 C.“窣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 D.“刹”和“塔”是“窣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 小题2: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字指代的是 ( )A.密檐塔 | B.嵩岳寺塔 | C.塔身为15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 D.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窣堵婆”式的刹 | 小题3: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起源于印度 ②现存惟一 ③塔层为单数 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 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⑥塔顶上有“窣堵婆”式的刹小题4: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入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同样付出了时间的代价。三十年前(1972年)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当时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开始把口传的民间文化遗产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日程上来。《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指出:“列入《名录》的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如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皮影戏、面花等等,还有南方的傩戏,苗族刺绣,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传统。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一旦消失,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 小题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文化表 现形式。 | B.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形 态的血脉相连。 |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 民间文化。 | D.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的各 | 种形式的文化遗产。 小题2:对文中划横线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处于弱势边缘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设法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就会 被强势文化侵蚀,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 | B.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像有形遗产那样蕴含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充满 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 C.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突出代表了该民族的文化认同,表达了该民族独特的 思维传统,所以是该民族的基本标志。 | D.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独特的精神存在的重视,是民族 | 发展进步的前提。 小题3: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 |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 |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考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过程里,我们的注意力常常给名牌的理论著作垄断去了。不用说,《乐记》、《诗品》、《文心雕龙》、诗文话、画说、曲论以及无数挂出牌子来讨论文艺的书信、序跋等等是研究对象。同时,一个老实人得坦白承认,大量这类文献的探讨并无相应的大量收获。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作者礼节性的表了个态。叶燮论诗文选本,曾慨叹说:“名为‘文选’,实则人选。”一般“名为”文艺评论史也“实质”是“历史文艺界名人发言纪要”,人物个个有名气,言论常常无实质,倒是诗、词、随笔里,小说、戏曲里,乃至谣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也许有人说,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不成气候,值不得搜采和表彰,充其量是孤立的、自发的偶见,够不上系统的、自觉的理论。不过,正因为零星琐屑的东西易被忽视和忘记,就愈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再说,我们孜孜阅读的诗话、文论之类,未必都说得上有什么理论系统。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一些片断思想①。脱离了系统而遗留的片断思想②和萌发而未构成系统的片断思想③,两者同样是零碎的。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 (节选钱锺书《读<拉奥孔>》) 1.“言论常常无实质”的“实质”是指什么? 答:“实质”是指 2.文中与加点的“三言两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个短语是: 3.文中有三个加点并标了序号的“片断思想”,它们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 ;②和③ ;①和③ 4.“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这一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20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 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其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的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于我们的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化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4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的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是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在探索自然界的基础知识。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追溯到最初并未考虑它的实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就是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念、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新华文摘》1998年第8期,有删节) 1.作者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教育? 答:“最好的教育”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育。 2.“复杂的情况”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的观点”是指什么观点? 答: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础研究”是怎样的一种研究? 答: 5.作者在提出“另一个重要挑战”之前所阐述的那个“挑战”指的是什么? 答: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白天鹅的记忆 从维熙 来到南方,是不是因为这座城市,有个白天鹅宾馆的缘故?头一夜,我就梦见了我曾见过的四只白天鹅。 1964年,我在一个农场劳动改造,第一次见到那天性驯良、美如天使的水禽动物,是在劳改大队部的葡萄架下。我隔着铁丝网,神往地望着白天鹅那一身洁白的羽翼,心里不禁自问:蓝天才是它的故乡,江河湖泊才是它们诗的天堂,它们到这儿来干什么?还摆出一副悠然自得、闲庭信步的架势! 飞吧!我的天使!这儿是囚笼,不该是你漫步的地方;露珠闪光,水草萋迷的青青河畔,那儿有你的群落,有你的家族,为什么你要眷恋这个鬼地方呢? 后来,我知道了:原来这两只天鹅是被主人剪去了一圈欲飞的翅膀。它们来自天茫茫的东北大草甸子——兴凯湖,那儿的劳改农场时,把它们“姊妹俩”也装进囚笼,像携带仆从眷属那般,把它们迁移到这个地盘上来了。 使我忧伤的是,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它们天性中的善良,被岁月的流光啮食掉了,使这天使般的两姊妹,只剩下天鹅的形态与仪表。有一次,我到劳改队办公室去请示什么事情,当我穿过葡萄架时,那“两姊妹”竟然拍打着仅存的短短翅膀,对我发动了突然袭击。 一只对我嘎嘎狂叫,神态犹如家狗般凶厉。 一只用嘴叼住我褴褛的长袖,撕扯下我袖口的一缕布条。 我挣扎着,我奔跑着,待我逃出葡萄架,惊魂初定之后,留给我的是满腹的狐疑。 “这还是天鹅吗?” “这是两条腿的狗。” “这不是黑狗、灰狗、黄狗。” “这是被异化了长翅膀的白狗!” 50年代中期,当我还是个青年作家的时候,我去过东北三江草原。一个猎人告诉我,他从不捕***白天鹅。他说此种鸟类不仅羽毛洁白如雪,还有代其他鸟类孵化雏鸟的本能。有的“娘”把娃生下后,一扑棱翅膀飞了。白天鹅则扮演“娘”的角色,把其他鸟类家族的后代孵化出来。群居草原和与囚徒为伍的白天鹅,反差如此之大,简直令人吃惊。 仔细想想,似乎从中发现了一点道理。地壳喷出炽热的岩浆可以造出,磨盘眼里流出的粮食可以碾成粉面;美丽的天使安琪儿,在评价驯化豢养以及囚徒们的挑逗凌辱之下,就不能改变它那善良的灵魂吗?它最初是出于生存本能的反抗,久而久之就把人类视若顽敌,见了脖子上驮着脑袋的人,就首先对其进行袭击! 大约过了年把光景,一群白天鹅在春日北返,它们在天空中发现了两个同族,便久久在天空徘徊不去。徘徊良久之后,终于有两只飞落下来,大概是想来叙叙手足之情。但它们刚刚落地,两只在囚笼旁生活的天鹅,就凶神一般,与看望它们来的两只天鹅,摆出战斗架式。来的两只白天鹅历经惊愕之后,终于起飞了。但这时猎枪响了,这对来探望家族兄弟的美丽天使,双双从天空中坠落下来! 枪声惊醒了我的梦,于是我想起了文学的使命。 善与恶。 生与死。 以及善恶生死之间的扭曲变形,或许这些都是我应当涉猎的文学领域。 小题1:作者梦见四只白天鹅的缘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这对来探望家族兄弟的美丽天使”中,“兄弟”一词是不是作者笔误?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反差如此之大”中,“反差”具体所指是什么?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加双画线的句子“枪声惊醒了我的梦,于是我想起了文学的使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