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窗 花安 黎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窗 花安 黎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窗 花
安 黎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②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相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塬上根本看不到;惟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飘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般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说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相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花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节选自《散文》)
1.“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相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那么,从文中看,“根本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1段说,朴实的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但在第3段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结尾说:“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1)从全文看,“黄土”的内涵比较丰富,这里的“单调”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外的灵魂”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说:“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请结合这句话,简析作者在第4、5段中着力描绘冬季剪窗花的情景和夸张描绘窗花的形态,有哪些作用与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它可以驱走冬天的寒意和心灵的干旱,增添生活的色彩和趣味,带来生活的希冀和梦想。(也可指希冀,给寒冬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2.不矛盾,“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是说明村姑把剪窗花看成了农闲生活的一部分,很普通。“把窗花看得很神圣”是说明村姑认为剪窗花可以展示自我心灵手巧的价值,事关日后的幸福。
3.(1)自然环境的单调,人们生活的单调。(2)庄稼人的梦想。
4.其作用与好处有:(1)突出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梦想;(2)从艺术的角度,丰富了“窗花”所蕴含的神圣和灵魂;(3)说明了窗花的生命力所在,突出了令人难忘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王 遐
  10月7日是重阳节,无数中国老人和家人一起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望远,度过了这个和乐、温馨的节日。而74岁的吴兰玉老人,却和以往的许多个重阳节一样,独自忙碌了一天,捡回了一大堆废纸箱、饮料瓶。
  和以往许多个重阳节不一样的是,她如此忙碌不再是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而仅仅是为了活动自己的肢体。“我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我的腰、腿啥子就没得劲了。”她说。
  吴兰玉是兵团第二钢铁厂的职工家属,她的丈夫李升然、儿子李培川都是厂里的工人。自从1990年27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这个家庭就走上了困顿、辛酸之路。儿子的肾移植手术需要10多万元费用,夫妇俩省吃俭用,一元钱一元钱地给儿子积攒手术费。
  因为极度的焦虑和营养不良,1995年初,李升然被确诊为肝癌。3个月时间,李升然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1996年,吴兰玉倾尽所有积蓄,又借了5.5万元钱,终于给儿子做了肾移植手术。但是,这一切努力并没能挽回李培川的生命,1999年8月,他因多种脏器功能衰竭而停止了呼吸。
  丈夫走了,儿子走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数万元借款怎么还?坐在冰冷、昏暗的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的吴兰玉绝望至极。她找出儿子吃剩下的一堆药,一股脑儿吞下去,然后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但是昏睡了一天一夜后,吴兰玉竟苏醒过来了。知道自己没有死,她失声痛哭:“老天爷都不让我死,因为我还欠着债呀!”
  吴兰玉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她明白,欠债就要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
  吴兰玉逐个探访给她借款的姐妹,商定还款期限。“只要我活着,一定会一分不少地把钱还给你们。我吴兰玉虽然穷,但也要明事理、讲良心,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吴兰玉承诺道。
  这以后,吴兰玉便背着一个编织袋行走在街头巷尾,她决定捡废品卖钱来偿还5.5万元借款。这个没有多少文化、没有什么技能、身高不到1.50米的60多岁的老太太,以孱弱之身、用这样的方式担当起了一个对她来说几乎无法担当的责任
  吴兰玉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黄昏时才拖着疲顿的脚步回家。拾掇好捡来的废品,她喘口气儿,然后煮一碗没有油花的土豆面疙瘩汤,算是吃了一天里的一顿正餐。第二天她仍旧早早出门,把废品背到收废站卖掉,将换得的几元钱小心掖好,又接着走街串巷……她就这样风雨无阻地捡拾着废品,重复着一个又一个艰辛、凄苦的日子。
  在居民区开小商店的唐坤莲给吴兰玉借了1.2万元钱,她的女儿后来也患了重病。知道吴兰玉的难处,唐坤莲没有上门催款。吴兰玉闻讯后非常不安。两年后,当吴兰玉把1.2万元钱悉数还给唐坤莲时,唐坤莲惊讶极了,不敢相信家徒四壁、孤单无靠的吴兰玉竟然把借她的钱全部还清了。
  那是吴兰玉还的第一笔借款,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借款。她说:“还完了钱后,我激动了好几天。我开始有了信心,晓得我用自己的双手在有生之年还清所有借款,是可以做到的。”
  攒钱、还债,这是吴兰玉9年来惟一的生活目的。9年来,她没有买过油,没有买过肉,一日三餐都是馒头、泡米饭、面疙瘩汤。9年来,她没有添置一件衣物,她的衣服大都穿了几十年,破损了缀上补丁再继续穿。她把卖废品、打零工所得的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攒够了一笔欠款后,就立即给人家送去。
  住在附近的许多居民都热诚地帮助着吴兰玉,他们经常给她送来一些面粉、大米和油、盐等生活用品。邻居樊焕成说:“这个老太太很坚强,很厚道,不管多苦多难,她都重信义、守信用,这一点让我们十分敬佩,我们能帮她一把就帮她一把。”
  当地领导都很关心吴兰玉,她的儿子离去后,就给她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去年春节,兵团民政局局长刘钢来到吴兰玉家,见寒冷的季节家里竟然没有烧火炉,刘钢的心里一阵酸楚,第二天就给她送来了一吨煤。今年春节,民政局想方设法资助了她5000元钱,帮她给最后两位借款人还清了债。
  “我从心里感激这些领导,要不,我还得苦熬两年。”吴兰玉告诉记者,“以后的日子不会太难了,我要好好地活着!”稀疏的灰发下面,老人那张曾经写满了苦难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本文获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类一等奖,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重阳节写起,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是吴兰玉拾荒还债,为何还要写其他人对吴兰玉的帮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标题的角度探究这篇通讯的社会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 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万不要以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 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在日常吗?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 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是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 ,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
1.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和自蔽。
B.所谓“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
C.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
D.所谓“自知”,必须先 “知人”,然后“知己”;是那种建立在“知人”基础上的“知己”。
2.对文中“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B.作者在文中引用“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
C.世间“知不知”的人太多,“不知知”的人极少,认识自己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作出回答的问题。
D.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已未知的东西或领域,这是非常难得的,明白这个道理后人才会谦逊一些。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已,了解自己,这是高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誊”,本文强调人应该努力弄清各种世事,用心通晓人情世故,这样才会有通透的明澈,不被人蒙蔽。
C.一个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难以看清内心深处的自我,也就难以拥有自知之明,因此人世间的名人虽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却不太多。
D.人很难完全清楚地认识自我,但是老子的意思却绝非仅限于认识自已。他更希望人们在拥有自知之明后学会谦虚和谦让。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的几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题。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 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 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为什么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了表达对故乡的失望,刻画了哪几个意象?写这些失望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故乡和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标题是“我心归去”,文末哪一句照应了标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2)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3)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4)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 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5)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 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6)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7)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咝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8)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_____,我们听得_____,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_____,有人_____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1.为引文的空格处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动一静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B.一动一静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摔破     
C.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嚷嚷 敲打     
D.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2.小狗包弟为什么成为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到这里,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请把这个故事与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比较一下,看看二者 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