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韩作荣   “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

现代文阅读。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韩作荣   “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韩作荣

  “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宣州宣城郡所产的贡纸。这是以产地为名的宣纸的由来说。
  宣纸的制造始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东晋说、唐代说、宋代说、清代说各不相同,《中国宣纸史》著者曹天生认为,宣纸创始于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曹氏的依据,出于《小岭曹氏宗谱》对宣纸生产的记载,以及明宣德年间所制造的皇室监制的加工纸——陈清款宣纸,即为青檀皮所制的真正的宣纸,其质量为其他种类纸所难以比拟,与宣德炉、宣德窑一样,被称之为“宣德纸”,这是宣纸的另一种命名方式。
  宣纸与其他种类纸张之别,首在用料,即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水质、药料,并使用特殊手工技艺而造出的宣纸,方能成为真宣。曹氏有据可查的推论有其道理,但也有疑问。如果说晋代便有楮皮纸、麻纸、竹纸等类似于宣纸的纸张诞生,其时所造之纸尚有新疆楼兰出土的“罗布淖尔纸”,甘肃武威出土的“旱滩坡纸”,以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魏晋时纸”,当然还有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中期的灞桥纸、马圈湾纸、居延纸等等,这些用不同原料造就的纸可谓年代久远,而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为什么到明代才有人用来造纸?如果说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的宣州贡纸是否均为青檀皮所造?其中是否有青檀皮纸?若有,则该是早年的真宣了。如果以小岭制造宣纸的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恐怕有割断历史之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最佳宣纸即曹氏宣纸的创始期,而未见记载的或已难以查考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宣纸制造所用为檀皮的韧皮纤维,纤维长度在一点七至三点七毫米之间,且百分之八十的纤维长度十分接近,因而成纸匀度好。电子显微镜下,人们发现其纤维细胞壁分布诸多细密且均匀的皱纹,与纤维长轴向平行,故宣纸着墨时,易留住笔痕、墨迹,淡墨与水会沿着皱纹沟槽向外逐步渗扩,形成不同层次;重笔时又自然分界,互不溶混,造成主体感;再加上规整的檀皮长纤维与草浆短纤维均匀交织,使水墨扩散均匀,无锯齿形辐射状态,正是这样的特征,鉴定了宣纸为中国书画的最佳用纸。在观赏一些中国画时,那种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这是宣纸留住了水墨,渍渗晕染,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真宣所用青檀,以泾县的皮质最好,且生在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
  宣纸所用的青檀皮以两年生嫩枝的韧皮为最佳,所用的稻草以泾县安吴地区的沙田稻草为最佳。纤维长而韧的皮料与纤维短而粗的棉料按不同配比制浆,皮料为骨,草料为肉,取长补短,兼坚韧柔软于一身,方制成最佳的真宣。
  无论是皮料和草料,其制作都是去粗取精,去杂芜留纯白,由生硬而达熟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由手工在缓慢的时间里完成。
  宣纸的制造,于青檀皮和稻草的纸浆中,还需掺入杨桃藤(即猕猴桃)的汁液,被俗称为纸药、滑水。杨桃藤汁是纸浆中的悬浮剂,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让捞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另外,使纸浆的黏度增强,便于操作,还能让纸浆在竹帘上滑动的速度增加,并能让捞出的湿纸一张张叠放,像一板厚厚的水豆腐,进沥干再加浸润后再分张焙晒。
  自然,宣纸的制造是离不开水的,泾县的泉水清醇洁净,浑浊度为零,四季长流,水的硬度低,水温低,故能使宣纸不惹灰尘,洁白度高,并能延长纸的寿命。所谓纸之“似玉雪者,水色所为也”。看来,真宣之所以在泾县的制造达到极致,是因其得天独厚,皖南山区特有的最佳青檀和稻草,纯净的泉水,适宜的气候,吸纳天地之灵气,承受日月之精华,加之人的聪明才智,安能不出绝无仅有的真宣!
  宣纸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特性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得益彰。与其他纸张相比,其抗蠹虫蚀蛀的能力强,据检测,其生存寿命超过一千零五十年,被称之为千年寿纸。(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宣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纸第一次被提及,是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所说宣州宣城郡产的贡纸。
B.宣纸的创始其说不一,曹天生所著《小岭曹氏宗谱》的记载认为宣纸创始期在元明之际。
C.宣纸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以杨桃藤的汁液为纸药、滑水。
D.宣纸匀度好,易留住水墨,渍渗晕染,能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
2.下列对“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的原因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西汉早期已有不同原料造就的纸,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在当时也有可能被用来造纸。
B.晋代便有类似于宣纸的以楮皮、麻、竹为原料的纸张诞生,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在当时也有可能用于造纸。
C.出土表明,既然魏晋时楼兰、武威、敦煌等地造纸尚有不同原料的纸,那么这些地方也有可能选用最适于造纸的青檀皮制造宣纸。
D.如果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宣州贡纸除楮皮所造外,其中更应有以青檀皮为原料造的真宣纸。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宣纸是因宣州宣城产地和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时间而得名,但在命名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以写于宋元之交的记载小岭制造宣纸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并不等于此前未见记载或难以查考的最佳宣纸创始期就不存在。
C.青檀皮因整个纤维长度十分接近而成纸匀度十分好,决定了宣纸成为中国书画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的最佳用纸。
D.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主要原料青檀皮的质量,再加上宣纸选料的讲究,从而使宣纸成为绝无仅有的真宣。

答案
1.B
2.C
3.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
胡家胜
         ①我又一次打量那些离开村庄来到城市的农具。
         ②我拉开三居室的金丝绒窗帘,又打开铝合金落地窗。金色的阳光泄入,清新的空气水样地弥漫。
         ③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犁“哗”地炫目了。金属的犁铧被点燃镀亮,弯曲成我老父脊梁样的犁轭开始兴奋地左右摇摆,我看见那头健壮剽悍的黄牯“泼剌泼剌”骄傲地行进在水田中,溅起我满身泥花。我狠心地将犁铧切入土层深处,又在它身上加了一鞭。霎时,两股手腕粗的棕绳一下拉直、绷紧。父亲气得嘴唇发抖。你怎不晓得心痛?牲口也是人,人是吃牲口的一碗米饭哩。 
        ④我管不了谁吃谁的饭,我就痛恨这头牲口。它正当青春旺年,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和我较劲,让我成天在水里浸泡,让我一天犁六亩水田挣两天口粮。好在我有张坚韧硬实的桑木犁,它力气再大脾气再倔也拉不直弯曲的犁轭。这只犁轭是我爬岩溜壁于绝崖石缝里寻得的一裸“小老树”,它经历了不知多少寒暑,细密的年转比我老父不知要大多少倍。我爱这张木犁远胜那头牲口。那头牲口是父亲的宝贝。它一歇息,父亲便抱来青草喂它。抚摸它晶亮的犄角,磨出老茧的肩,抚摸它锦缎似的皮毛。而对肩膀已鼓起了柔韧饱实疙瘩,皮肤被太阳镀成了古铜色的亲儿子连觑视一眼的意思也没有。
        ⑤我是极爱那张木犁的,它在我青春的年月让我坚强和成熟。每次收工,我都要把它扛到小溪里洗刷干净。春播结束,我还要给它剧上桐油,再放到靠近火塘的屋角,烘干它,让它变得光泽透亮。我蹲在火塘边吃饭,一端碗就看见了那张木犁。我笃信,这碗米饭是它给的。
        ⑥这张犁就这么显著地挂在雪白的墙上,连同我过去爬树摘茶籽的竹背婆、上山砍柴草的大弯刀、打场用的梿枷、走山路穿的麻耳草鞋。当初,装修这套房子时,我也打算用几幅字画几只瓷瓶,以显示学养和品位。妻子还建议买两盆百合或郁金香。儿子说买辆电动模型车。女儿说买几个布娃娃吧。后来,我发现自己迷失于水泥森林中了,妻子儿女也已不辨菽麦。我却很难脱胎换骨地由乡村进入城市。我的根毕竟在那片黄土黑泥和荒草森林中。村口枫树上有我的一只鸦巢,屋后山冈上的枞林里,有我看着长大的一树猕猴桃。
        ⑦我终于选择了那些蛰居乡村的农具。春日的一个上午,父亲像以往一样站在田便上,他看我吆喝牲口犁田,看我白净的两手沾满乌泥,看我把泥坯翻得又直又匀,看牲口的尾巴把我扫成泥人。父亲开心地笑了。我把那些农具洗净,带往城市。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邻。荒野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⑧居然,我的居室就很壮观了。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⑨后来,乡下的父亲来过一次,他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儿子和女儿缠着他讲墙上的那些农具。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粮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
1.请分析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用是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⑧节,作者为什么说“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对我一生很重要
查一路
  看着他剖鱼,我无法容忍他慢腾腾的速度。只好用反语提醒,你的速度太快了,可能是这个菜市场最快的。
  他听了,直起腰,忽然眼睛一亮,你也是这么认为啊,刚才也有个人这么说,看来我还真是慢不了!
  我听他这么说,差点没笑出声来。
  这个卖鱼的男人,苍白瘦削、矮小的身子弯得像一张弓,好像有重重的心事,言谈间多有抱怨。
  当他重新蹲下身,我看到了另一种速度。仿佛神站立在他的手臂上,有一种超乎想象的飞快。好像这种速度,在他的双手蛰伏已久,突然间爆发出来。
  随后几天,我从他鱼摊边走过,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的状态变化很大。他不再向人抱怨,而是埋着头,剖鱼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专业,一招一式似乎都在渲染专业意识。
  我再次买鱼时,他很牛气地跟我说,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整个菜市场就我剖鱼的速度最快。他奋力地努着嘴,说,不信你看看,你看看。当他蹲下身子的时候,他停住了手中的刀说,请帮我一个忙。
  我能帮他什么呢?我纳闷儿。他说,你能不能把你那天说的话,在我老婆面前再说一遍。我点点头。他站起身,无限醋意地看着老婆和相邻摊位的一个男人聊天儿,忽然大叫一声,拿个塑料袋过来!
  词是现成的。我故作惊讶,你这人剖鱼的动作怎么这么快呀?是全菜市场最快的,你太专业了!他蹲下身,用动作配合着我的赞美。眼睛偷偷向一边瞥,享受妻子投过来的欣赏的目光。这样的场景,让我意识到,这男人特别在意妻子对他的看法。
  几天后,他见了我,执意要送我几条鱼,我坚辞不受。鱼被重新扔进盆里,哧溜溜向前游去。他叹一口气,你那天说的话,对我一生都很重要。
  我跟他开玩笑,我是沙漠中发现了甘泉,荒山里找到了矿脉。
  他扫一眼妻子,说,我说的是真话,我老婆总是骂我一无是处,现在知道我很专业啦,对我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多啦!
  我劝慰他,我老婆也天天骂我。
  他摇头否认,扫一眼邻摊的那大汉,说,不是你说的那种。
  我只能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兄,别想得太多!
  这个瘦小又自卑的男人,我不便去揣测他是否陷入了一场感情危机,或者只是臆想中的妄加猜测,抑或深度自卑导致出悲观结论。但我知道,他确实需要来自外界的某种肯定。
  苦弱的心,在黑暗中泅渡,需要一根意外漂来的横木,或者不经意点亮的渔火
1.“对我一生很重要”如何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鱼的小贩是一个怎么样的男人?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当他重新蹲下身,我看到了另一种速度。仿佛神站立在他的手臂上,有一种超乎想象的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苦弱的心,在黑暗中泅渡,需要一根意外漂来的横木,或者不经意点亮的渔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结合此文就某一角度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所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与鸡飞狗跳。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姐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说:“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能够成功,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以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1.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第三段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对村庄、老屋的深深情结,其中有哪些复杂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作者说“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而在第⑦段中作者又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
  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原点”,一个出发点。而同时,这个“原点”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顶点”,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小说家。
  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
  文学艺术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象征——“在艺术得不到人们的维护,同时又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的时代,精神世界是衰微的。灵魂不断从高处跌落到三角形的底部,整个三角形显得死气沉沉,甚至倒退和下滑”。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的——“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精神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
  文学艺术,并不只是一种职业一门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诗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的人即使一字不识,也仍然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独立自主、自得其乐、自我完善。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肯定,是祝福,是生存的神话,是人们的自我救治、自我保健。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能够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你的生命就是富足的、健康的、美好的,那么,你也就在精神上站稳了生存的出发点,同时也占据了生存的制高点。
1.对文学艺术拥有的“天性”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艺术仰望着天空,是虚幻的想象、理性的张扬,拥有精神的空灵,是对于未来的憧憬。
B.文学艺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模范。 
C.文学艺术追求的是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
D.文学艺术应该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本能、本体与现象、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因此,它应该支撑起人的生命、支撑起人的情感和精神。
B.文学作品既可以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又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C.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活动史中的精神制高点,贝多芬、托尔斯泰等艺术家是这个制高点上的代表人物。
D.只要每一个人都努力创作,那么,你就会在精神上站稳生存的出发点,占据生存的制高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挖掘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 
B.艺术家、诗人并非专指能够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人。
C.重视、维护文学艺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我们的时代也可能因此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食粮。
D.只要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就能诗意地栖居。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已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选自《小说月刊》)
1.选出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
A.这篇小说语言特色鲜明。叙述性语言简洁有力,精练传神;人物对话符合身份,彰显人物性格。
B.第一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眼睛,因为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睛的描写可以看出“面人雷”的性格。“有点冷”的目光表现了他内向孤僻的一面。
C.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行文中做了精妙的伏笔、暗示等,使得故事的每一个“意外”既让人觉得“突如其来”,又让人觉得“恰如所料”。
D.“面人雷”要求警察为他保密,替他留碗饭吃。这句话很朴实,使人物更加生动真实,就是这么一个以捏面人为生的人干出了不普通的事,并为下文他的遭遇做铺垫。
2.结合全文说说“面人雷”是个怎样的形象?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面人雷”的功夫全在手上,建议把小说题目改为“手中有乾坤”,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