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平衡发展、自主创业政策普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紧张;同时,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平衡发展、自主创业政策普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紧张;同时,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平衡发展、自主创业政策普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紧张;同时,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导致“招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如何看待“招工荒”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答案
对于“招工荒”带来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招工荒”会给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招工荒”也会在客观上促进沿海地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促进沿海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对“招工荒”影响的限定,即只分析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其次,对影响要一分为二进行分析,即看到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举一反三
工资水平(W)是劳动者选择“工作”或“休闲”的关键因素。若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最初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收入,此时,劳动力供给量(L)会增加;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以至于劳动者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时,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致使劳动力供给量(L)反而减少。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规律的图形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扩大海外投资和经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走出去”方面,格力电器是比较早而且成效显著的代表性企业。格力电器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把自主创新打造成一把“金钥匙”,开启“中国创造”的大门,在全球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格力特色的道路:一是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战略。二是坚持“不急于求成,不盲目在国外大量打广告”的原则,通过领先科技和优质产品打动国外的消费者。三是坚持在发展中国家建厂,不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要展现社会责任。四是坚持全球布局,整合优势资源配置。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与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对世界经济格局利益调整的影响日益增强,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上对我国企业投资存在较多疑虑和限制。为此,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贯穿整个广告,意在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同时,中国政府还拍摄“国家形象宣传片”,多管齐下向国际展示“软实力”,一场自主掌握话语权的“战斗”正在打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格力电器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企业打造“中国创造”品牌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展示国家软实力对提升“中国制造”的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材料一 现代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好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向“北上广”等中心城市聚集。大学生小娅毕业后,再三考虑,决定留在上海就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我想在上海打拼几年,有了经验之后再自己创业”。
材料二 “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姑,留守儿童苦,空巢老人孤……”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农村出现了土地撂荒、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等问题,这对农村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小娅的就业选择。
(2)从《政治生活》角度,针对材料二中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请你就创新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话题一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中国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所带动的投资、消费需求,至少可维持4%~5%的经济增速。
(1)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话题二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也会随之消亡。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应该全面传承下去。”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看法。
话题三 城镇化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
(3)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进行正确决策。
话题四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4)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 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2000年
12.72
7.75
2010年
13.65
8.52
2020年
14.43(预计)
8.60(预计)
表2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
 
1995年
1999年
2005年
2010年
人数
520
586
681
834
失业率
2.9%
3.1%
3.6%
4.2%
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 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资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2)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这一课题的经济学依据。
(3)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