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与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情况材料二从不同行业来看,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与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情况材料二从不同行业来看,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与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情况

材料二从不同行业来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目前,电力、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从不同群体来看,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    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从不同地区来看,2009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最低的贵州省相差8倍以上,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1)简要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财政、税收角度,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2005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均低于城镇;②从城乡、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来看,收入差距明显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2)①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对农村、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②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扶持,进一步发挥财政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保障作用。③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举一反三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材料二:近年来,某些地方出现劳民伤财、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开支,而且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材料三: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1)结合材料一,请回答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政府应当怎样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回答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8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这需要[     ]
①逐步消除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②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取缔非法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0115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说:“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应该“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综合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知道[     ]
A、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不公平
B、公平是实现效率的物质前提
C、应该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D、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坚持劳动光荣的原则,斯密认为:“富国裕民”的目标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材料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这首先需要国家不断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必须实现居民收入与GDP、财政收入同增同涨,并且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也就是增加国民分享财政收入的比例;其次,要改革现行税制,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使税收真正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1)材料一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斯密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新一轮“用工荒”出现,预示中国经济中“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回答1~2题。
1、“刘易斯拐点”,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拐点前,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可招到人;拐点后,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意的人。“刘易斯拐点”对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直接启示是[     ]
A、压缩生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缩小企业内工资收入差距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劳动权益
2、“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时代就要结束。这对中国经济将带来的影响有[     ]
A、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进外资规模大幅缩减
B、出口竞争力下降,对外贸易出现较大波动
C、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被淘汰进程加速
D、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