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材料一 2OO8-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值(亿元)度比重(%)材料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一 2OO8-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值(亿元)度比重(%)
材料二 2008-2012年我国村居民收入及家庭消费情况
注:同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在在万元以上,恩格尔系数维持在36%左右. ⑴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变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及家庭消费情况的影响,(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统一”的观点分析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12分) |
答案
(1)材料一反映出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年增长,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逐年加大。(2分)材料二反映出2008-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同期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额也逐年增加,并且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4分)但城乡在人均收入、家庭消费支出量和恩格尔系数上差距仍很大,农村总体生活水平偏低。(2分)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分)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快速增长,比重加大,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社区医疗制度等建设,为农民增收、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提供物质保障;(3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分)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加大,有利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运行,这为农民增收和家庭消费水平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4分)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解决“三农”问题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2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三农”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甚至会起到决定作用。(2分)近年来农村家庭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扩大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建成。(3分)与此同时,“三农”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要与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协调,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3分)所以,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是图表题,根据题目要求要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学生需要根据表头、数据、项目和小注的内容对材料具体分析和概括。看到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变化、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及和城镇居民的差距。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总结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2)该题原理固定,指向性明确,学生需要准确回答财政的作用,并能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分别从财政的不同作用对应解析材料内容。材料没有体现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故不需要回答这点作用。(3)对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体现的整体和部分关系,先要概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结合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关系分别论述二者关系。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部分,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央财政的支持,需要立足大局解决三农问题。最后指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 |
举一反三
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的分配时,把财富比喻成一锅粥,社会群体中的每人每天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者最后一个领粥,结果每次每个人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这一“分粥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 C.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制度 | D.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十年国民经济的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 年均经济增长率
| 经济增长总量
| 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及位次
| 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
| 基本情况
| 10.7%
| 由10万亿到40万亿
| 由4.4%到10% 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 超过20%,高于美国
| 材料二 中国经济十年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 人均收入(元)
| 恩格尔系数
|
| 城市居民
| 农村居民
| 城市居民
| 农村居民
| 2002年
| 7500
| 2500
| 37.7%
| 46.2%
| 2011年
| 19118
| 6194
| 36.3%
| 40.4%
| 注:近几年住房、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进入普及阶段,教育、医疗、通信、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材料三 1990年——2010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1.7%上升到12.9%,企业资本收益从34.9%上升到42.1%。而居民劳动报酬从53.4%下降到45%。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与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为2007年的23倍。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反映的问题,请你为国家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建言献策。(8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材料二 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全局统筹,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0分) |
李某是新安电厂(集体经济)一名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 B.36000元 19000元 | C.49000元 21000元 | D.44000元 11000元 |
|
2009年12月,中央财政下达第一批专项补助资金9.5亿元,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这表明( )A.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社会公平 | B.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 | C.国家通过财政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 D.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资源配置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