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ama(中国

据统计,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ama(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统计,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ama(中国大妈)等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从中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渐趋同一
③汉语已成为标准英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不同的文化在传播中逐渐融合,而不是渐趋统一,故排除;题肢②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这告诉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这也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故题肢①④正确。故答案选A。
举一反三
2013年8月,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排练时,遭到附近“不堪这些音乐与噪音***扰”的居民的多次报警,这启示我们
①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③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④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材料一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考试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等成为方案的亮点。其中,语文学科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2016年英语高考分值降至100分,中考英语分值也将降低……。
材料二 对待考试改革众说纷纭,有人坚决赞成;有人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你是否赞成“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的做法,并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观点的思维缺陷。(12分)
(3)请你就“对待考试改革”提出几条方法论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内12个地市的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举办民俗文化节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③有利于在文化的包容性中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
④是人们以自省、自律的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是孔子学院10周岁生日。迄今为止,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建立了43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请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化融合 文化趋同B.文化平等 文化自信
C.文化自觉 文化渗透D.文化借鉴 文化输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桥飞架中欧——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
材料一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访问期间,******会见了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
(1)中、法、德分别实行怎样的国家管理形式?有人认为,“三个国家实行不同国家管理形式的原因是国体不同。”,请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1分)
材料二  中国,欧洲,两者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全球化之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势,把双方紧紧相连。其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
3月31日,在长达5个小时里,***主席先后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谈会见。习主席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欧盟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谈谈你对“中国与欧盟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的理解。(11分)
材料三  布鲁日在弗拉芒语中的意思是“桥”。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欧政策,主题词也是“桥”:
“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方需要加深对欧洲的了解,欧方也需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在欧洲之行不同场合的演讲中,***多次说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而欣赏、包容、互鉴便是理解的基础。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中欧如何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