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可用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1%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说法正确,故A正确;
B、t1℃时,因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题中在该温度下,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也就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故B不正确;
C、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C正确;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1%,说法正确,因为根据图示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0g/(100g+30g)×100%≈23.1%。故答案为B。
举一反三
下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回答:

(1)t1℃,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        g
(2)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B点对应的溶液是否为t3℃的饱和溶液      (填“是”或“否”)。
(4)要使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 的a的质量比b多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 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要配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质量的a、b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溶解度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5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A.NaCl的溶解度都小于NH4Cl
B.在10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变成饱和溶液,且质量分数变大
C.在8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向分别盛有40 g的NaCl和NH4Cl的两个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均得饱和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确定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A、B、C、D四个实验中能与实验I作为一组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编号
温度
溶剂种类
溶剂体积
加入固体质量
溶解情况
实验I
20℃

10 mL
5 g硝酸钾
部分溶解
A
20℃
酒精
10 mL
50 g硝酸钾
几乎不溶解
B
20℃

10 mL
5 g食盐
部分溶解
C
80℃

20 mL
5 g硝酸钾
全部溶解
D
80℃

10 mL
10 g硝酸钾
全部溶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⑴图中P点的含义是     
⑵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20℃时,将5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⑶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写序号,2分),     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