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Cu外还含有Fe、Al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10%以上。杨红设计了实验探究该粉末中Fe、Al的存在。查阅资料:Fe和Cu不与Na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Cu外还含有Fe、Al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10%以上。杨红设计了实验探究该粉末中Fe、Al的存在。查阅资料:Fe和Cu不与Na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Cu外还含有Fe、Al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10%以上。杨红设计了实验探究该粉末中Fe、Al的存在。
查阅资料:Fe和Cu不与NaOH溶液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NaAlO2)和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猜想】I.该粉末中除Cu外还含有Fe
Ⅱ.该粉末中除Cu外还含有Al
Ⅲ.该粉末中除Cu外还含有Fe、Al
【实验】针对猜想I不用化学方法,证明Fe的存在(写出物品名称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中用酸溶液证明含有A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猜想Ⅲ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答案
【实验】用磁铁靠近金属粉末,若有金属粉末被吸引,则表明金属粉末中含有铁;
2Al+3H2SO4==Al2(SO4)3+3H2 (或2Al+6HCl==2AlCl3+3H2↑)
实验现象:①若有气泡产生;Al
②稀硫酸(或稀盐酸);Fe
举一反三
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的产物是CO2和H2
第二种:草酸分解的产物是CO2、CO和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的产物是CO2和H2O;
第四种:草酸分解的产物是CO2和CO。
以上猜想,第________种一定不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图中铁架台略去)甲同学设计了甲装置,乙同学设计了乙装置。

【实验过程】甲同学按甲装置实验,在给草酸晶体加热时,先_________,然后固定在_______底部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同学按乙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处点火能燃烧,乙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气体为CO,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第____ 种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而且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常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请你谈谈乙装置优于甲装置之处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1)在小试管中加入2~3小块儿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1)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做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假设③:溶质为_______________。
(2)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3)比较三种假设,请你说明该同学做出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实验室帮助老师准备实验的时候,看到一试剂瓶(如下图所示)。于是他猜想:乙醇含有“氢氧根”,所以它的水溶液应该显碱性。在老师的鼓励下,该同学通过实验,发现了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你填写下表: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牙膏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通常由磨擦剂、发泡剂、粘合剂等组成。磨擦剂是牙膏的主要成分,约占牙膏质量的一半以上。为了测定一种以碳酸钙为磨擦剂的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同学们根据碳酸钙的性质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案(除碳酸钙外,这种牙膏中的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均溶于水):
方案一:将一定量的牙膏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进行X、洗涤、干燥等操作,称量出不溶物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用图1所示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液面高度变化忽略不计),利用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三:用图2所示装置,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测量相关数据,推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1图2老师针对三种方案提供了所需的仪器用品,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实验中,同学们操作规范、计算无误。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操作X是___________,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来得及完成实验,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中实验结果偏低,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中实验结果偏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