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设计如下实验 |
|
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00℃)。不一会儿,观察到: ⑴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_ ,温度达到_ __又与____ __接触。 ⑵若铜片上的白磷量比较多,燃烧一段时间后,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起来,为什么? 。 ⑶ 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 。 ⑷由上述实验可得物质燃烧条件如下图: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其中曹军的木船是__ 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__ 、___ ______。 |
|
答案
(1)可燃性;着火点;空气 (2)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铜片温度升高,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所以红磷也会烧起来 (3)白磷在水中燃烧 (4)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
举一反三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请根据各个实验分析: |
|
(1)A与C比较,设计较严密的是_ 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比较,B实验设计的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改进的构想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森林或草原发生火灾时,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火势发展前砍掉树木杂草开出防火道,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采取______ ___的原理。 (4)“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该实验明显与要求不符,所以将实验进行改进。请你思考同学改进实验的原因:(出现与“实验绿色化”不相符的现象) ;你有何建议 (写出需要添加的实验仪器即可)。 |
某学校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设计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试管中装有少量白磷和红磷),根据图示情况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
A.三套装置均可以证明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 B.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符合环保要求,可以防止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C.图3装置的气球作用是为了防止气体热胀时橡皮塞可能发生松动 D.反应完全并冷却后,取出图3装置中a试管,拔掉橡皮塞后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的水的体积一定是试管的五分之一 |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下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
|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 图1 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
|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 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a. 白磷与红磷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b. 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生成同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对皮肤有腐蚀性,属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 c. 白磷着火点为40 ℃左右,红磷着火点在200 ℃以上; d. 白磷与红磷的密度都比水大; (1)短文中描写白磷与红磷物理性质的句子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 (2)为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请回答: |
|
①D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②A. D装置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同学们一致认为最好选用D装置进行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 ③进行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进行B. 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④得到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 |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
|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1)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_ (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___;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