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1)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1)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2)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______色. (3)结果分析: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5)能力提升:实验中,两支试管需要在37℃的水中保温.假如没有温水,你能想个最简单、最快捷、最便利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______. |
答案
(1)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遇碘变蓝色,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充分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 (3)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3号试管中没有搅拌,淀粉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实验结果说明: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都有关系. (4)由(3)可知: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口腔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5)37℃是模拟人的体温,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2)蓝色;(3)麦芽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3号试管中没有搅拌,淀粉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4)口腔;(5)人体的体温是37℃,可以手握10min左右.(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
举一反三
下面是一组探究食物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实验,根据实验分析有关问题
试管 | 食物 | 加入物质 | 处理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① | 馒头碎屑2g | 清水2ml | 搅拌 | 置于 37℃温水中 | 碘
液 | 变蓝 | ② | 馒头碎屑2g | 唾液2ml | 搅拌 | 不变蓝 | ③ | 一块馒头2g | 唾液2ml | 不搅拌 | 变蓝 | ④ | 馒头碎屑2g | 唾液2ml | 搅拌 | 0℃ | 变蓝 | 小明为了探究“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 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的关系”设置了如表的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加入物质 | 馒头+2毫升唾液 | 馒头+2毫升清水 | 馒头+2毫升唾液 | 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10分钟 | 37℃水浴10分钟 | 37℃水浴10分钟 | 加入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如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1)实验第二步,2号试管中应滴加______mL______.对照组是______号试管. (2)隔水加热的水温为什么设定为37℃?______ (3)滴加碘酒后,______号试管呈蓝色. (4)我们进食时细嚼慢咽,是为了使食物团块变小,增加食物与唾液的______,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 下表是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一组实验记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 | 加入物质 | 水温 | 时间 | 试剂 | 加碘后现象 | 编号1 | 浆糊+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 编号2 | 浆糊+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 以下是某同学所做的探究实验.
请你分析: (1)该实验是探究______对______的消化作用. (2)实验过程D中2号试管中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1号试管中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温调为3℃,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的颜色______. (4)使试管放在温水中1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