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 (15分)【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阅读文言文。 (15分)【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 (15分)
【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文】王荆公①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②,不可得。时薛师政③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小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妻妾之 (       )          (2)所识穷乏者我与  (           )
(3)有之 (        )          (4)药不辞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宫室之美为之行拂乱其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可以一战。战请从(《曹刿论战》)
C.公疾非此药不可治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D.万钟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小题4:联系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2分)
答案

小题1:侍奉;恩德;得同“德”,感激;恰好,正好;值得。
小题2: D
小题3:①这就是丧失了做人的本分了。②荆公曰:“(我)平生没有紫团参,也活到今天。”竟不接受。③你太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
小题4: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以身作则,(1分)拒绝金钱等的不良诱惑,(1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1分),管好自家的人、身边的人(1分),才能保持本心。(答出其中2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得”通“德”。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D项中的“于”皆为“对”。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谓”“本心”“固”“彻”“受”,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两文,所感想的道理要与两文中所说道理相通,即不贪欲,抵制名利的诱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文(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同“耶”。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神弗也________________(2)彼竭我_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____(4)元帝之 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具以东渡意告之。
小题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4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甲】文中曹刿的特点是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普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之(       )   (2)明(       )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小题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书传。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注释】①俾(bǐ):使。②江右大侵:江西又称江右;大侵:古代称荒年。③蠲(juān):除去。④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价。直,价值,价格。⑤馁(něi):饿。⑥粜(tiào):卖米。⑦振:同“赈”,救济。⑧规画防闲:谋划和防范。
小题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乃 请 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A.乃 请均 境 内/之 地 为 八B.乃 请均境 内 之 地/ 为 八
C.乃/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D.乃 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极(   )(2)具(    )众(  )
小题3:说说“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的意思。(2分)
小题4:找出表明刘清之设想的赈济灾民的最终结果的句子。
小题5:从选文中能看出刘清之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选贤                ②外户而不闭
③屋舍俨然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3:在渔人眼中,桃花源是美好的。请你说说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3分)
小题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选: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劾的奏章。⑨舛:音chuǎ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适一钱于地  (    ) (2)其去而俯拾焉 (    ) (3)急欲而 (    )
小题2:下面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  是        (只填序号)。(1分)
践jiàn 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  
《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
践 jiàn 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小题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下列文字断句。(2分)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小题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