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陈寿是晋朝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D错,《史记》是记传体。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
③思惟北征,先入南(            ) ④今贼疲于西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兴复汉室,还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蜀都   
B.以奉先帝遗愿辍耕垄上        
C.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石出者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以是人多书假余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小题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以头地耳  抢:                  (2) 长跪而之  谢:___________
(3)故不错意也 错意:__________       (4) 秦王怫然怒  怫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运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4: 唐雎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行(              )   (2)尊君在    (      )
(3)相而去(              )(4)下车之  (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小题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谢之谢 :道歉
B.监试者异之 异:认为……奇特
C.窃为郡内忧之窃: 偷窃
D.以病去去:离职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咨臣以当世之事D.卷石底以出
小题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 ,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小题1:解释下列词。(2分)
(1)齐宣王使人吹竽  使_________
(2)好一一听之   好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2分):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