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15分)【甲】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

阅读文言文。(15分)【甲】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15分)
【甲】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亦无恙耶           (2)无岁        
(3)民之乐者           (4)乐天下        
小题2:下列各句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为坛而盟,祭以尉首。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小题4: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__________思想,这种思想到了欧阳修《醉翁亭记》升华为              (可用上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的政治理想。(2分)
答案

小题1:岁:收成,年成  苟:倘若,如果  乐:以……为了 以:因为    
小题2:A
小题3:(1)得不到(不能够)就非议(指责)他们的统治者(君王),这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统治者(君王)却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要快,猛烈的浪涛像奔马。(3)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小题4:民本(以民为本)    与民同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较本题中“岁”意义有变化,“乐”做动词,要注意辨析。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文言特殊句式,再判断例句句式,与各项一一比较。例句中“未之有也”是倒装句,A“吾谁与归”也是倒装句,故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非”“上”“湍”“奔”“乐”“生”“毒”“甚”“是”,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欧阳修《醉翁亭记》”提示内容,根据“民”“乐”两字概括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琐记为公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也。(明·陆容《菽园杂记》)
【注释】①公:指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崖,今江西省吉州区人。明朝大臣。著有《双崖集》。②册历:记事簿。③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④漫:随便。
小题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A.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B.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C.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D.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小题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故(        )    (2)书(          )
小题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小题4: 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民”有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5: 周忱是明代的理财名家,其人格魅力一直为后人所称颂。本文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醒能述以文者B.得而腊之以为饵C.属予作文以记之D.固以怪之矣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清正  闻:                 ②恒弟子之礼    执:         
辞焉    固:                 ④文诩遽之      遣:         
小题4:翻译句子。(4分)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哀溺文序 》,回答文后问题。(8分)
哀溺文序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小题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1分)
小题4: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陈寿是晋朝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
③思惟北征,先入南(            ) ④今贼疲于西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兴复汉室,还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蜀都   
B.以奉先帝遗愿辍耕垄上        
C.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石出者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以是人多书假余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小题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