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3分)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3分)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3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藏书之家(       )(2)主人日食(       )
(3)白玉之环(       )    (4)媵人持沃灌(       )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小题3: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小题4: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向 两次 腰上佩戴 热水
小题2:以为心中有足以让他感觉快乐的享,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3:借书之难;求师之艰。
小题4:反衬“我”求学的艰辛与刻苦。
小题5:苦耐劳,虚心求教,勤奋刻苦。启示:略。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再”“汤”是古今异义词,“腰”是名词作动词,要准确解释。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足”“口体”“奉”“若”,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将文段概括内容划分两个层次,抓住其中关键句子如“天大寒”“尝趋百里外”来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阅读文段与“我”求学之难的描写,体会写“同舍生”衬托的作用。
小题5: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作者所说的克难求学的经历,分析作者的精神品质,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求知若渴”等方面谈感想。
举一反三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会                       
(2)死,死国可乎? 等            
(3)为天下 唱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亦死            河曲智叟以应       
B固怪之矣           先帝不臣卑鄙
C多应者            牡丹之爱,乎众矣   
D又何焉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小题3: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楚人怜之
小题4: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分)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⑵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通“伸”,伸张。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人皆予自上国往”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祭尉首B.其境过清
C.***之应陈涉D.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将其地                      (2)于是人之吾轩者            
(3)因之曰 “何陋”             (4)记之以来者                 
小题3:
(1)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译文:                                                                                
(2)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译文:                                                                       
小题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
狄青出奇兵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出战。虏望旗,易之,全军径①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②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③;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④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梦溪笔谈》沈括)
【注释】①径:一直。 ②预:事先。 ③阳却:装着退却。④遽:突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未战阵 (    )                (2)以寡当众 (     )         
(3)必以奇胜(    )              (4)士卒皆其教(     )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使出战具答(《桃花源记》)
B.尝寡当众尽吾齿(《捕蛇者说》)
C.虏望真不知马也(《马说》)
D.再声则严阵阳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小题4:文章在塑造狄青出兵之奇时为何反复写到虏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重赏以令死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宜相与致死守其邑B.扶苏数谏故
C.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啮人,无御之者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段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
B.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能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
C.文段选取了人物的典型言行来塑造人物性格。杨氏与夫君李侃的对话,显示其“忠”;对智吏百姓的激厉,显出其“智”。
D.本文着力刻画了一个深明大义、有勇有谋、恭敬孝顺、热爱国家的烈妇形象。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则人谁肯             (2)其必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4)侃率之以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译: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长跪而之(      )     (2)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
(3)寡人矣(       )      (4)图而匕首见(        )
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