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②,见义勇为,虽机阱○3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4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5,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6而不扰,故所至民便○7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天资刚劲:生性刚直3机阱:陷阱。
4枉直乖错:冤假错案5润身:修身养性6宽简:宽松简易。7便:安逸、安适。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机阱在前/几狗不得宁焉B.读书成诵/饮少
C.问“为政宽简-----何也?”/异二者之为D.冠/郡下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方 贬 夷 陵 时 无 以 自 遣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3分)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3分)
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小题1:C     
小题2:方 贬 夷 陵 时 /无 以 自 遣/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小题3:1(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2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
小题4: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题5: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A.虽都是即使的意思。B “辄”的意思都是就的意。C.前一个“或”是有的人,后一个或是或许。D. 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点评: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只有掌握了这种语法现象,才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同一个词进行不同的解释。要想较好地把握一词多义这一语法现象,平时要注意积累熟悉常用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同时还要掌握文言实词活用规律,熟练掌握实词活用而导致词义改变的推断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方贬夷陵时”表示时间,是状语,应该断句,“无以自遣”表示原因,应该在其后断句。
点评: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小题3:试题分析: 1要注意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欧阳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
2且是尚且的意思,“天下”指天下的冤假错案。“固”是本来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一些省略的成分要补写出来,使句子通顺。
小题4:试题分析:因为欧阳修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 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用原文回答可在第3节找到答案。
点评:理解文言文重点词句的内涵,要在翻译文言文,弄明白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或者找出对应的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题5:试题分析: 链接文字所表达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具体的表现可以在选文第三段找到答案。
点评: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虽然探究性阅读追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4.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总之,阅读探究题探究的问题一般都着眼于文本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考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新性理解都不能脱离文本——无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还是探究思考,都要起于文本,归于文本,千万不能脱离文本妄加发挥。这样才能对文本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价值态度等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理解,进而发掘出其丰富的意蕴。
举一反三
(一)(14分)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①人皆其精练         (           )    ②旬日子方皆尽     (           )
③及反,市罢,不得履。(           )    ④吾剑之所从坠   (           )
小题2:翻译。(6分)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3:《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2分)
                                                                                   
                                                                               
小题4: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 “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每优容之。前后匡谏讽刺,多所宏益。
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降服)B.万夫手(收)
C.陛下万机(废除)D.诚非所(应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   )(4分)
A.遂笑释之旗尾略不沾湿
B.后从猎高陵相与步中庭
C.实谓惩奢淫恕乎
D.今于隋宫内忘路远近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小题4:苏世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小题1:(a)母亲呵!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b)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c)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以上三首小诗选自哪里?主题是什么?(2分)
                                                                    
小题2: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寓意十分深刻,如《农夫与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下面三则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请任选一则写简述内容并寓意:《蚂蚁与蝉》《苍蝇与蜜》《乌龟与鹰》(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题。(18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词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惧不已也其如土石何B.残年余力不物喜,不以己悲
C.山不加增面山而居D.汝不惠医好治不病以为功
小题2:解释划线词。(4分)
山北之塞____           ②杂然相许____
③寒暑节_____            ④汝之不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 (6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B.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强调移山艰难,衬托了愚公形象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不受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小题5: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12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4分)
安陵君许寡人 其:(     )以五百里之地早安陵 易:(    )
五百里哉 直:(      ) 长跪而之 谢:(      )
小题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小题3: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小题4: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