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2.B
3.(1)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4.“略”。
词 | 词义 | 例句 |
苦 | 苦其心志 | |
衡 | 衡于虑 |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___ ②屠暴起。 暴___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 ④屠自后断其股。 股___________ 2.比较古今词义: ①一狼径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文字从表达上看与前面有什么不同?它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保卫自己的五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词表明了屠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对本文的寓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哪一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相同?(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至之市,而忘操之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徐喷以烟何 不试之以足 D、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项为之强”这一细节表现出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态?你能从文中再找一个类似“我”当时这种情态的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
幼时记趣 |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A.以虫蚁为兽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C.见藐小微物 忽有庞然大物 E.余忆童稚时 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项为之强 D.拔山倒树而来 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