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姝之                              :遗留
B.死不掳掠                           :抢夺
C.岳家军难                       :摇动
D.民力矣                           :用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吴玠服飞,愿与交欢   ②春冬之时,则湍绿潭                                    :①每休舍                           ②见二人与共酌
:①凡有所,尽召诸统制     ②百里奚于市
:① 好礼士                          ②见思齐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略写岳飞的孝道,详写他对国家的忠诚,行文详略得当,富于变化。
B.“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表明岳家军对敌人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C.岳飞爱护将士,尊敬读书人,有儒将风度,是一个性格清高不愿为官的人。
D.本文从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关心民生疾苦这三方面塑造了岳飞这一形象。                                                       
答案
1.A
2.D
3.C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其意(   )
⑷执策而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师读(   )
⑵以袜米(   )
以致师(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对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缥缥                   :青白色。
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2.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曲智叟以应。亡:同“无”,没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B、何而不平。苦:愁,担心      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使……痛苦
C、帝感其。诚:诚实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实在
D、如土石何。其:语气词       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代词,他们的
2、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  )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帝感其诚。
A、(1)(3)(4)(5)
B、(1)(2)(4)(6)
C、(2)(3)(5)(6)
D、(2)(4)(5)(6)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4、请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_______
(2)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的文章语言犀利,论辩性极强,设喻举例皆从身边入手。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之引出下面的论述。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一论述。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