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解释下面语句中划线的字。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大之狱( ) 忠之属也( ) 可以一战( ) 2.辨析下面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 公与之乘( ) 公将鼓之( ) 3.选出对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 |
A.衣食所安:指安身养命的东西 弗敢专也:独自享受 B.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肉食者谋之:谋划 又何间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D.下视其辙: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可矣:但是 4.翻译: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评价说明曹刿认为作战及取胜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而《左传》则相传是_________时期鲁国史官______________所作。 |
答案
1.参与 目光短浅 牛羊之类的祭祀品 案件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可以凭借 2.凭,把,他,指曹刿 语气助词,不译 3.D 4.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意思对即可)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民为本 6.对当权者的鄙视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敢于负责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7.《曹刿论战》 春秋 左丘明 |
举一反三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然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今阅两三月:________________ (2)弟子在家,未谙此苦:__________________ (3)俯首骤入,勿逡巡: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 |
A.何术之求 B.遂助资斧,遣之归 C.愿王自往临视之 D.公与之乘 3.翻译句子。 (1)道士问:“何术之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助资斧,遣之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所在的课文《劳山道士》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代的文学家,字留仙,他的别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2、翻译下面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3、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2、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扣住文中描写水、鱼、溪流的句子去填。)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童 趣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摘录一个并说说它的意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景物,在儿童眼里可能会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不少于40字。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天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1)项为之强( ) (2)徐喷以烟( ) (3)方出神( ) 2、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中。 3、在文中空白处填出原文。 4、《童趣》一文的作者 ,选自《 》,用4个字概括第三段文字: 。 5、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