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 (1)不以千里称也 称: (2)食马者 食: (3)公与之乘: 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将鼓之。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阅读(甲)文,回答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阅读(乙)文,概括第(2)段的内容: ,段中表现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是: 。 5.结合(甲)(乙)二文,参考下列材料,围绕“人才”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附材料: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答: |
答案
1.(1)著称 (2)通饲、喂 (3)指曹刿。 2.(1)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2)况且想与平常的马相等都办不到。 3.表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4.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5.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统治者要善于发现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人才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到更好;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人才不被重用,心态平衡,保持乐观相信自己,创造机会,展示才华。 |
举一反三
豫让传 |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 为 知 己 者 死 2.解释文中字的含义。 故( ) 去( ) 亡( ) 3.翻译下面句子。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4.找出文中能直接表明豫让“义”的一句话是: 。 5.豫让为什么要设法去刺***襄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
伤仲永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 具: (2)不使学 使: 2、下列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A.乡里人感到奇怪,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 B.乡里人对他感到奇怪,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C.乡里人对他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D.乡里人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3、作者在文中强调的观点是 |
赵襄子学御 韩非子 |
赵襄子①学御②于王子期③。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④。襄子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⑤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君之不察,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②御:驾驭车马。 ③王子期:赵国的大臣。④易:交换。后,落后。 ⑤逮:及,赶上。文中指超过。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1)可以进速致远( ) (2)君之不察( ) 2.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A.驾驭的技术已经用尽,这是使用它的过错。 B.驾驭的技术已经教完,过度运用就会相反了。 C.驾驭的技术已经用完,再使用就会超过。 D.驾驭的技术已经教完,这是使用者的过错。 3.下列分析王子期取胜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因为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 B.因为王子期教御术“未尽” C.因为王子期懂得“御之所贵” D.因为赵襄王知道“先后心” 4.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2.孟子列举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国家长治不衰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第2、3空分别用原文的四字词语回答。) 3.2008年,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一年,先有南方雪灾,后有汶川地震,一系列的灾难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痛苦。日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师生的时候,在教室的黑板上题写了 “多难兴邦”四个字,请你结合本文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2.请简要分析作者描写小石谭的顺序。 3.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