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 (15分)罗布泊的奇观(1)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

阅读下文 (15分)罗布泊的奇观(1)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 (15分)
罗布泊的奇观
(1)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仅库姆塔格沙漠就有20000平方公里,干涸的罗布泊古湖盆有3000平方公里,现代湖盆也有2500平方公里。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水就是生命。任何出入罗布泊地区的旅人,都是从四五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带足淡水。这样大的地区水却十分缺少。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救命的水而蒙难的。地下水倒有,但却酷咸不能饮。再一个问题就是风沙剧烈。罗布泊地区几乎无日不风,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80多天,通常都是四五级风。古人有写流沙的诗:“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山岗。”这里真是波浪滔滔,排山倒海。第三是高温,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常在50℃左右,地面温度可达70℃。
(2)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那是一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排列有序的土丘。土丘鳞次栉比,有的拔地而起, A ;有的匍匐在地, B ;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有的肃穆庄重,像城堡、像帐幔、像房屋。每当云影掠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丘似乎缓缓漂移,像航船启程,如鲸鱼遨游……真是千姿百态。这种繁星搬的土丘构成的地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其含义至今不明,是已被地理学家们借来称谓这种地貌的专有名词了。
(3)雅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是“龙城”。在罗布泊古海的东北部有一片风蚀最烈的地区,土丘高峻似城郭宫阙,其形似龙伏卧。
(4)罗布泊汇积着来自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水流带下来的盐分。湖水干涸之后,积盐裸露地面,又经日晒、风吹,龟裂成形态和色泽各异的盐壳,从罗布泊到玉门关,200公里长的疏勒河故道,布满盐壳。有的和着白垩矿物,呈白色;有的混着细沙,呈黄色;有的杂着枯草枯叶,现出黑色;有的是纯盐的结晶体,映着青天,碧蓝透亮;有的如雪花一样,浮于地表,色彩缤纷;有的高达八九十公分,长达二三米,翘起后成拱形如桥,自然界真是千奇百怪。
(5)沙漠也会唱歌。夜宿沙子头,总会听到沙子响动的声音。心境好的听着像渔歌抒情,心境不好的听来如怨似泣。原来,沙丘上沙粒滑动的时候,它们中间的孔隙时大时小,空气中沙粒的流动中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有人说敦煌有“鸣沙山”,那么,罗布泊则是“鸣沙海”了。
小题1:第(1)段中画线部分①—⑥句的语序明显不当,请选出排列恰当的一项。(   )(2分)
A.④②①③⑥⑤B.①③②④⑥⑤
C.④①⑥③②⑤D.②④⑥①③⑤
小题2:下列从第(2)段A、B两处抽出的①②两项内容,①应填      处, ②应填            处。(2分)
①如柱、如树、如竹、如伞            ②似狮、似虎、似龙、似牛
小题3:选出对(2)(3)两段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 (2分)                 (   )
A.介绍罗布泊古湖盆东、西、北部的雅丹地貌的特征
B.说明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C.以罗布泊地区雅丹的地貌为例,说明“雅丹”一词的地理学含义
D.展示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的奇异景象
小题4:用第(4)段中的词语填空。(3分)
第(4)段说明的对象是            ,作者是抓住                 这两方面的特征作具体描述的。
小题5:就下列说明方法,从原文的第(1)段中各摘录一例,写在横线上。(2分)
列数字:                                                           
作比较:                                                           
小题6:根据第(5)段说明的内容,分小点写出产生“鸣沙”现象的必备条件。(3分)
答案

小题1:(2分)C       
小题2:(2分)(2)A    (2)B     
小题3:(2分)D
小题4:(3分)盐   形态   色泽 (每空1分)                           
小题5:(2分)示例:列数字: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作比较: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
小题6:(3分)(1)沙丘上沙粒滑动。(2)沙粒与沙粒之间的孔隙不断变化,时大时小。(3)空气中沙粒的流动中产生振动就发出声音。(每点1分,意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前面的内容是写罗布泊地区面积极之大,然后再判断随后六个句子哪一个紧承此内容,显然是④句,“这样大的地区”紧承前面的内容,随即提出“水却十分缺少”的话题,据此排除BD,然后再比较①②两句,显然①句“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是承接④句“水却十分缺少”面言的。帮这类题关键是要抓住句子内容的关联点,判断逻辑关系。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拔地而起”“匍匐在地”两词的修饰作用来判断,前者形容植物,后者形容动物。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两段中关键词“雅丹地貌”,观察两段围绕这一关键词所叙述的中心内容,然后从选项中判断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从第一句总提句中找到说明的对像“盐”,原来从“呈”和“如”两字分析其说明的内容。
小题5:
试题分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即是列数字,用两物进行比较突出所说明事物的特点即是作比较,直根据两说明方法的特点直接从文中判断摘引即可。
小题6:
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关键词“沙粒”“孔隙”两词,从文段中所介绍的它们的运动方式和特征来概括。
举一反三
兰花的智慧(18分)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入。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的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⑤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
⑥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个结构会整个的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花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⑦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⑧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育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⑨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投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2)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小题2:根据第②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4分)
小题3:“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④段至第⑧段文义,分点简要回答。(6分)
小题4: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1分)
壶口以下不远,便是晋陕峡谷的最后通道——龙门。传说龙门是大禹用神斧劈开的,所以又名禹门口。它的左岸是龙门山,右岸是梁山,两山伸崖相抱,像两扇巨门把河谷夹住,奔腾的黄河水被紧紧地钳制在人称八十步宽的狭道里。一遇洪水季节,巨浪撞击悬崖峭壁,汹涌的波涛与岩石厮打,激起层层浪花。巨浪咆哮着冲向对岸,对岸的峭壁又把波浪扔回,这样叠浪滚地来回三次,被称为“龙门三激浪”。
龙门是黄河上的一个古老的渡口,是陕西、山西两省的交通要道。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百万大军入晋,从龙门渡过黄河,沿着汾河川北上,直捣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多少年来,横渡龙门天险,只能靠着小小的木船。摆渡时,机警勇敢的船工必须在船只将要同岩石相撞的一刹那,用尽全身力气,猛然拨动舵杆,让船身随着惊涛骇浪漂离悬崖。等到接近对岸的时候,又得用篙撑开,稍一疏忽,就会船毁人亡。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为了进军西北,不畏艰险,在龙门架设了十根铁索板桥,从此,结束了木船渡天险的历史。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1974年后又建成了黄河上唯一的单孔铁路桥和宽十米、长一百四十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索公路吊桥。三座腾空而起,比起那壶口彩虹,更加美丽,更为壮观
小题1:简要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选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龙门的?请你作简要的说明(2分)
小题3:请你列出选文中的三种说明方法(可以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别指出其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微博”时代来临
金振邦
①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经Google 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
②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曰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③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比如新浪微博,只要你点击描述自己职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
④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有时甚至不到1分钟用户就做出反馈,就像实况转播一样。任何人的每一条信息都能以广播形式通知其跟随者和其他所有用户。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11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死讯,都是由Twitter(微博客服务的网站)首发。连权威新闻机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进行注册。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⑤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人们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微博网站的舆情倾向。据报道,目前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看法然后发表意见。微博群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的某种导向。微博群中涌现的意见领袖,就是无序网民舆情的有序集中体现。2010年74起与微博有关、影响较大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见领袖。他们代言广大微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其评论可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甚至还可代表网民设置新的议程,改变舆论走向。微博群体正在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微博的导向作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先后开设微博,甚至各地公安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⑥微博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微博发展如日中天。微博将使这个世界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生勃勃。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微博深入人心的原因。(3分)
小题2: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小题3:阅读第⑤段,说说加点词“意见领袖”的含义。(2分)
小题4:“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除微博外,还有很多新科技产品正得到广泛运用,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⑦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有节选)
小题1:中国茶道中的“和”含义是什么?
小题2:第⑥段的语言特点。
小题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代·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结合文末的内容,理解诗歌中茶的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让人心忧的食品安全
(1)近年来,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2)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但它危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从而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负外部效应”。
(3)第一个负外部效应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
(4)第二个负外部效应在于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5)那么食品安全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呢?
(6)食品安全事件的产生的原因,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环节,在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监管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7)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
(8)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人为影响食品质量。比如,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
(9)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
(10)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处罚力度不够,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11)食品安全不只是消费者的事情,同样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消费者,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法律知识及生命安全意识,一旦自己作为消息者的权利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就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国家,应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的行为要严惩不贷,从法律上保障消费者的人生安全。
(根据网络材料编写)
小题1:用一句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3分)
小题2:认真阅读第一二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负外部效应”。(3分)
小题3:第三段与第八段加线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4:品味说明文语言。(2+3=5分)
“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
(1)句中加点的“这”指代是的:                                                
(2)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