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喷以烟 :                 ② 数十 :      
出神:                    ④ 项为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2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慢慢地用鞭子打正通僵,僵硬          
小题2:A
小题3:看到很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时常得到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小题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徐”形容词,慢慢地,写出了喷烟的动作很轻。“鞭”:名词作动词用:用鞭子抽打。方,一词多义,这里指“正”。强,通假字,通“僵”,意思是“僵硬”。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BCD三项中的“之”为代词,B中代指“群鹤舞空”;C中指代“二虫斗”;D项代“癞虾蟆”。而A中为结构助词“的”。
点评:古文中之的用法有: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结构助词“的”。 3.他,她,它(们)。4.往,到....去。 5.这、此。6。宾语前置的标志。7.我。8.定语后置的标志。9.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做题时要结合句子认真分析。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可以直接翻译,但翻译时要注意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必,一定。察:观察。其:代指“藐小微物”。故:因此。趣:情趣。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问要认真分析文章内容,文中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还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可见一是有极强的观察力,二是有观察的兴趣。从中的体会应该从认真观察事物方面来说,因为观察对了解事物,对明察事理有直接作用,如初中生认真观察对写作大有好处等。
点评: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对于拓展题可结合文章内容对自己的启示来谈,说说对自己的益处是什么,自己明白了什么,有了文章中写的这些方法,自己将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等。
举一反三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也(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2分)(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又安敢耶          毒:          
(2)则久已矣          病:          
(3)则弛然而卧          弛然:         
(4)执而之            鞭: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B.陶侃出游予求古仁人之心
C.毒之乎皆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则无敌国外患者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侃 大 怒 曰 汝 既 不 田 而 戏 贼 人 稻
小题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分)微型阅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小题1: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
小题2:这段文字是写济南,为什么还要写北平和伦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4分)翻译下面划线的字。
(1)为人谋而不乎?(    ) (2)女知之乎(    )
(3)是也(    )            (4)不亦乎?(    )
小题2:(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2分)简答。
(1)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2)如果有一位同学要你做他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你也不愿意做,请你选择上面的一句格言来婉拒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
小题1:4分)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见伯乐曰 (    )            (2)人言  (    )
(3)去而之   (    )            (4)伯乐乃还而视 (    )
小题2:(4分)请翻译下面句子。
(1)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2)一旦而马价十倍。
小题3:(2分)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