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 翻译: 小题4: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答:( ) |
答案
小题1: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小题1: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小题1:(共6分) (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小题1:C(3分) |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词义要结合具体句子理解。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理解所给语句意思,再根据“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这一要求进行选择。 |
举一反三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河:这里指黄河。 | B.河伯欣然自喜欣然:高兴的样子。 | C.不见水端端:端来。 | D.闻道百闻:听说,知道。 | 小题2: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之:的。 | B.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之:的。 | C.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之:他,指浑沌。 |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她,指淑女。 | 小题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辩牛马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 | B.我之谓也译文:说的就是我啊。 | C.少仲尼之闻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 | D.大方之家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 | 小题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 |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小题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
|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共9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小题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小题2:(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题3:(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小题4:(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
爱莲说 (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亭亭净植( ) ⑸、宜乎众矣( ) ⑹、花之君子者也(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小题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