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
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桔。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⑵然(    )有竹据其间
  ⑶或芟而去(    )焉        ⑷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小题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小题1:⑴得到  ⑵但是、然而  ⑶除掉、去除 ⑷这(或“它”),代指竹子
小题1: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
小题1:“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
解析

小题1:每小题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小题1:意思符合即给分
小题1:意思基本对即给分
举一反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空乏其身(            )
衡于虑(               ) 而后喻(         )
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
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期:________  乃:________   委:_________  顾: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这则短文给你的启示(要求用上一句名言或一个成语)(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 峡  郦道元 (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见曦月(         )      (2)沿溯阻绝(         )     
(3)虽乘奔御风(       )      (4)属引凄异(         )  
小题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B.相与/步于中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虽乘奔/御风
小题3:翻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小题4:作者写三峡的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氛围?(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②,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①克:胜任。 ②多能:多种本领。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二子甚愚                     ②艾子谓其父曰                
③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④若知之              
小题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拔山倒树而来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D.温故而知新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小题4: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12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余挐一小舟 (      )         ②雾凇沆砀 (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④客此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小题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不少于2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