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 明,承认她是世界上 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 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 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 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 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 吧,***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 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 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 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 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着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着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 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对那个 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1)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形成对比。(2)展现母子俩 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3)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3.(1)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著与无私。(2)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 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 ,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
4.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_着一髻儿白花,象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_______。
1.根据注音在四个括号内填上汉字。
ǎi(     )松   一jì(     )儿   xiāng(     )上   害了xiū(     )
2.选出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树尖上_______(挂 顶 冒)着一髻儿白花。
给蓝天_______(描 圈 镶)上一道银边。
那些小山太_______(秀丽 娇气 秀气)。
3.文中“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一句所描写的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看见它了。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还要迟一点,也曾看见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的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 跃,也未尝发出簌簌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奇异,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无味。“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们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上海的地面上卷起来的。然而它又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在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默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叫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似乎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沉浓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实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这是一篇赞美雪花的___________,抒情线索是___________。
2.全文着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个角度细致地描写雪花。
3.第一段与课文中的第一段很相似,这里作者贬抑了“福建的雪”,说它___________。贬福建的雪是为了___________这儿的雪,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4.“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似乎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这个句子运用___________(实写、虚写)的方法,表现了雪花飞舞 的多姿多彩。
5.“然而它又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这句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
6.本文的雪和济南的雪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冬天来了,带着冰刀,带着雪箭,带着威风凛凛的气势闯入了这个世界。冬天来了,万物都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场考验,世间的一切都在急剧地变化着。天上的星星重新组织起队形了;地上的山峰换上一副刚毅的面容了;树木的家族为节省开支甩掉豪华的装饰了;林中的野兽们不敢坐享其成,渐闭起饕餮之口了;小小的虫蛇们怕掉了队么?都蛰伏起来,积蓄着能量,去构筑明年辉煌的梦了。
  冬天像一位严肃的执法官。冬天对谁都不讲情面,该取的取,该舍的舍,该淘汰的便立即淘汰。冬天里巧嘴巴的用不上了,冬天里阴谋家的诡计全失了效了,冬天里南郭先生的滥竽吹不响了,冬天里守旧的链条不扯自断了。冬天里的风不再懒洋洋地吹了,冬天里行进的脚步都比从前快了。
1.面对冬天的考验,文中提到“世间的一切”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例说明选段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 描绘冬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年四季,各有其意义,致使关于四季之间的比较,就像是某种诡辩或毫无价值的争论。因为任何一个季节都不能代表其余季节;而任何季节的完成,也有待于其余季节的完成。
  ②春季,是被封锁起来的大自然对周围一切的造反;封锁已使大自然感到厌烦,于是起来挣脱桎梏与锁链,毫不犹豫或毫不留情地将其打个粉碎。蓓蕾渐次膨大,开出花朵,生出叶子和枝条;种子萌发(  )芽,(  )开包衣,(  )出黑暗大地,迎着灿烂阳光,成为挺拔滴露的香草;根茎挣脱枷锁的束缚,拨开泥土,昂首空中,伸向四面八方;昆虫、蛇蚁、飞禽走兽、嗡鸣、舞蹈、啼唱,成双结对,兴高采烈,欢欣鼓舞,深深沉浸在万物更新、再度欢腾的微醉情状之中。大地沸腾,送来祝福,体态种种,五彩纷呈。苍穹起舞,送来热情、光明、欢歌和妙曲,都是对胜利暴动的陶醉。
  ③如果说春天是大自然对封锁所采取的暴烈行动,那么,夏天就是那场暴动本身,且可登峰造极,如愿以偿,愤怒随之而消逝。反抗行动变得温和,一切都从微醉中苏醒过来,开始安排自己的事,清点战利品,保卫自身的安全,注意自己的生长,以便日后最大限度地享受自己创造的美味。
  ④秋天到来,大自然的暴动带来了果实,带来的是成熟的、光彩夺目的可口果实;华美、鲜味与健康已自在其中。
  ⑤大地走来,因眼见自己的革命果实而欢喜,于是动手采摘,饱吃足食一顿,然后将剩余的果实储藏起来。肚饱之后,精疲力竭,困神缠眼,正好入睡,以便消化吃下 去的食物,除却***、分娩、生产的污物。
  ⑥冬令,则是大自然的休眠期,那是生命强加于她的,意在怜惜她的体力过度消耗及肠胃消化困难,惟恐她陷于神经紊乱状 态。生命自有其生活哲学,宁愿带着自己的子女缓步走上完全解脱的道路,而不肯一下将他们推到那条道路 上去。那是因为自由是一种 长寿灵丹 妙药,只能一口一口地吞服,借以进行自疗,一口足保一生或一个周期。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桎梏(  )蓓蕾(  )苍(  )束(  )
2.完成下列成语。
⑴兴高( )烈
⑵五彩纷( )
⑶登( )造极
⑷如愿以( )
3.说说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春季,是被封锁起来的大自然对周围一切的造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茎挣脱枷锁的束缚,拨开泥土,昂首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地沸腾, 送来祝福,形态种种,五彩纷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第②段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
5.第①段中为什么说“关于四季之间的比较,就像是某种诡辩或毫无价值的争论”?(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说春天是大自然对封锁所采取的暴烈行动,那么,夏天就是那场暴动本身,且可登峰造极,如愿以偿,愤怒随之而消逝。”这句话在文中有______________作用?
7.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四季的。
8.判断 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封锁已使大自 然感到厌烦,于 是起来挣脱桎梏与锁链,毫不犹豫或毫不留情地将其打个粉碎。(  )
(2)反抗行动变得温和,一切都从微醉 中苏醒过来,开始安排自己的事,清点战利品,保卫自身的安全,注意自己的生长。(  )
9.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 我心头就自然涌起一种甜美的感情。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这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的感觉来形容甜美之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像……”两句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读书有什么感受?请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