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良心是肉做的  唐歪从银行提着一包钱出来后,直接回了家。老婆问,这么快就给民工发完工钱了?唐歪将一沓沓钞票堆在桌面说:“我舍不得,这些钱都归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良心是肉做的  唐歪从银行提着一包钱出来后,直接回了家。老婆问,这么快就给民工发完工钱了?唐歪将一沓沓钞票堆在桌面说:“我舍不得,这些钱都归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良心是肉做的
  唐歪从银行提着一包钱出来后,直接回了家。老婆问,这么快就给民工发完工钱了?唐歪将一沓沓钞票堆在桌面说:“我舍不得,这些钱都归我该多好啊!”老婆说:“不发工钱,他们肯定会找上门来的。”唐歪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说:“我躲起来。”“那我怎么办?”老婆急忙问。唐歪说:“你抵挡一阵。”“他们会打我的。”老婆害怕地说。“不会,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唐歪说。
  头几天,唐歪家风平浪静。到了第五天,门铃就发疯似地响个不停。唐歪用手示意老婆沉着应战,自己一头扎进暗楼去了。
  老婆战战兢兢地将门打开,只见门口站着二十多个民工,手中拿着“白条”,不等她说话,一个为首的民工语气坚定地对挺着个“大肚子”的她说:
  “我们要找唐老板讨要我们的血汗钱。”她稳了稳神轻轻地说:“他跑了!”“什么,他跑了?”民工们拥进了唐歪的家。屋内的情况让民工们傻了眼,因为屋内已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家具。“这……这是怎么回事?”为首的民工小心地问。老婆一摸眼角的泪珠说:“他携款而逃,家已被有关部门查封了,还让我两天内搬出这套房子。”她样子十分可怜。民工们听到这儿,都收敛了愤怒的叫声。
  屋里静得出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忽然,那个为首的民工首先向屋外走去,紧接着其他的民工也一个接一个地朝屋外走去。陡地,那个为首的民工停住脚步,问唐歪的老婆:“大妹子,这城里你还有亲戚吗?”
  唐歪的老婆摇头。那个为首的民工又问:“家都查封了,你一个孕妇能上哪儿?”唐歪的老婆又是连连摇头。
  又是一段时间的安静后,为首的民工从口袋里摸出几张小钞,接着又向其他民工要了些,然后将一把钞票往唐歪老婆手中一塞说:“我们就这么多了,拿去住个旅社吧,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肚子里的娃儿!”唐歪老婆的手像触电般地抖个不停,她哽咽地吐出几个字:“大哥,这……这……”那个为首的民工苦笑了一下说:“别啰嗦了,我们还要去找活干,否则老婆孩子就过不好年了!”说完,他领着其他民工头也不回地走了。
  民工们刚走,唐歪就从暗楼里钻了出来,他望着已成为泪人的老婆和他手中的一把零钞,猛地,他扇了自己一耳光,抓起那包钱追出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你认为小说用“良心是肉做的”作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内容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及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的第二段写到:唐歪对老婆说:“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根据上下文,请你说说他是怎样设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细节,结合文中的情节,用一段话描写唐歪老婆的心理活动。
唐歪老婆的手像触电般地抖个不停,她哽咽地吐出几个字:“大哥,这……这……”
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本文艺术构思方面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从题目表达的含义来说,也可以从题目的表达作用来说,结合其中一方面来谈即可。
2.唐歪不愿发放民工工资,设计妻子是孕妇、自己携款出逃、房子被查封的假象欺骗民工,民工追讨工资不得反而资助了唐歪老婆。唐歪深感惭愧,拿钱发放工资。表现了民工的善良和唐歪的不义,呼唤人们关注民工的疾苦,不能把民工的合法权益寄托在老板的良心发现上。
3.(1)让老婆扮成孕妇;
   (2)让老婆对民工撒谎;
   (3)把家中东西搬空,制造被有关部门查封的假象;
   (4)唐歪躲藏起来。
4.答案示例:我欺骗了这些民工,他们讨不到工钱还资助我,直是好人啊。我们夫妻这样做太对不起他们了,也对不起天地良心啊。(此时的人物心理应有感动、羞愧、歉意等)
5.小说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的民工的善良和唐歪的不义,同时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有力地表现了善良淳朴的民工对唐歪的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修 面
晓 尧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绺一绺地掉在白色的围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胡碴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九爷放下推子,说你爹怕有一两个月没剃胡子了吧?
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九爷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点热水来。
我提起墙角那只父亲用了许多年的铁壳水瓶,倒了开水,又从缸里舀出冷水对上,试了试水温,把脸盆端给了九爷。
九爷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脸帕,卧进水里,停了一会儿后捞起,稍稍捏捏水,便用帕子在父亲的腮上和嘴唇四周来回地润;润过后,才用细毛刷子刷上香皂沫子,刷在父亲刚推过的胡碴上;然后九爷才掰开剃刀,向父亲抹满香皂沫子的脸上刮下去。我看着九爷努力地叉开腿,弓下身,不断地变换着姿势,以便更好地剃掉父亲粗壮的胡碴……
小的时候,父亲总爱用他的胡碴扎我的脸。记得有一次我拉着父亲的手,指着墙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像对他说:爹,你为啥不留个他们那样的“大扫帚”呢?父亲笑着刮刮我的鼻子,说那多不方便,吃饭还得撩着胡子。说着父亲就做了一个撩起胡子的动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实我知道。作为民办教师的父亲工资微薄,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去理发修面,因为每天都有两个班七八十名学生的课等着他去上、作业等着他去批改,还有许多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而父亲的胡子又属于长得特别快的那种,像割后的韭菜,因此父亲不得不每隔两三天,就用剪刀剪掉自己的胡子。父亲不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相反,他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严肃、端庄、整洁的形象,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九爷的剃刀刮过,父亲的腮边及嘴唇四周一片铁青。应当说,刮了胡子的父亲是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尽管那脸庞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和瘦削。二十多年来,父亲很少正经八百地修过面,现在父亲有时间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了……九爷是个地道的老剃头匠,每道工序都极熟练极认真,不多时,九爷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亲的额头、眉下、鼻梁、耳廓,最后拧一把热毛巾,给父亲擦了脸。这样,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结束。九爷撤去围布,我扣上父亲半新的中山装的风纪扣,然后走出门,对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说,你们可以进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写出你对“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中“一长串”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并不是故弄玄虚,文中有多处伏笔,请写出其中的3处。并写出这样结尾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晓尧曾说:“小小说就是那种真正让自己感动过的东西,久久萦绕于怀之后,最终以绝佳的方式流泻出来。”在这篇小说中,①真正让作者感动过的“久久萦绕于怀”的是什么?②“绝佳的方式”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结合全文,分析“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划线词语“这地步”所指的内容是什么?这个词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这段文字中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与“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属于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一句中“新的生活”具体指什么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静悄悄的”、“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分别是什么描写?这样写的用意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瘦鸡妹妹”与“弟弟”的玩耍,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这句话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与上文哪几句相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把写“夹竹桃的花”与爸爸的去世联系起来,联结点是什么?简析这样联系起来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等待希望

  ①树皮和树根都知道,这是一棵百年老槐树,这棵老槐树长在村口,村人出出进进,它都能看见。      
  ②日暮里,十几双眼睛站在老槐树下。他们是一群十来岁的孩子,还有几位大人,他们在等一个人——一个决定孩子命运的人。
  ③这个人叫天成,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有一天,电视上推出一个画面:穷乡僻壤,断垣残壁,黄尘飞上飞下,十几双渴求上学的眼睛在黄尘中眯成一道道细缝。天成的心被这一道道细缝给夹得粉碎,人也被这一道道细缝牵引着,走到山中来了。
  ④这个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小伙子,二十三岁的大学生,走了一天的山路,脚板上的水泡磨破了,脚后跟也磨出了几个大血泡,疼痛使他不能前行。他好想好想坐下来,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可是他没有。他 望望前方,路还很长;再回头看看来路,路也很长。他又望望前方,那十几双眼睛便在他脑中一闪一闪,很亮,像灯引着他,一步一步,向前,再向前。开始,阳光总是走在他的前边,渐渐地就和他并肩而行,再后来,阳光就落到他的背后
  ⑤日暮里,十几双眼睛还站在老槐树下。
  ⑥终于,十几双眼睛里出现了一个黑点。那黑点,像蜗牛,慢慢地挪动着,一点一点,近了,近了,更近了。十几双眼睛一下亮了,露出惊喜的神情。他们丢下老槐树,涌向村口。孩子们欢叫着,蹦跳着,在乡路上奔跑;大人们也像孩子似的,笑着嚷着,在乡路上奔跑。他们奔跑着去迎接那个黑点,那个天成,那个走不动的城市大学生。
  ⑦百年老槐树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叶子哗哗响,枝条摆来摆去,将满树的香气,撒过来,撒过去。  
  ⑧精疲力竭的天成从崎岖的山路上一瘸一拐地走来了,圆圆的月亮不知啥时悄悄地跟在他身后。  
  ⑨那一群眼睛跑过来,拥抱他。他肩上两个背包里的书散落一地,孩子们一本本拾起来,高兴地图着他转,嚷着“老师,我们要上学了!我们要上学了!”“我们明天就上学!”天成看着这群眼睛激动地说。
  ⑩槐树静下来了,它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弥漫…… 
                                 (文/史雁飞,有改动)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语言。
(1)赏析第③段中划线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段,结合全文揣摩作者为什么要介绍电视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秘密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竞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选自《天下阅读·感恩美文》,文/周海亮)
1.父子俩因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_____。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句,作简要点评。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