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塔里木盆地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但现在已经消失。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战

读塔里木盆地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但现在已经消失。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塔里木盆地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但现在已经消失。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灌溉用水过多,植被被破坏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小题2:图中N为塔里木盆地的一内陆湖,M为湖边的一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地下水 夏季B.冰雪融水 春季C.冰雪融水 夏季D.地下水 秋季
小题3:塔里木盆地的北部有炽热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下列关于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用水量大,单产高B.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C.土壤贫瘠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D.蔬菜、瓜果含糖量特别大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变化。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塔里木河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使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植被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内陆湖泊一般为咸水湖。夏季绿洲引水灌溉,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该地区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所以蔬菜、瓜果含糖量特别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举一反三
2008年3月20日,图中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阻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

小题1: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小题2: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和相关地理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其县城座落在峡谷之中。多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2010年8月8日在40分钟内降水高达97mm,从而引起了突发性特大泥石流灾害,2/3县城受到威胁。截至8月10日17时,死亡人数已达702人,失踪人员1042人,42人重伤。

(1)、乙图中,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名称:①               ;②               
                    。制约以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每对1点得1分,共4分)
(2)乙图中,④为                     山脉,请你写出该山脉的两条地理分界线:
                                                                      
(每对1点得1分,共3分)
(3)、请你结合甲图,简述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6分)
(4)、舟曲地处甘南,是           季风和           季风的交汇地。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主要是                            灾害。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和淮河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²,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五百公斤左右。
材料三: 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14分)。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分布图

(1)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共同优点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密度在沿海最集中的原因?(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