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KClO3、I2各0.02 mol加入12 g 36.5%的盐酸中,I2恰好完全溶解,没有气体产生(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将反应后的溶液用冰水冷却,析出橙红色晶

将KClO3、I2各0.02 mol加入12 g 36.5%的盐酸中,I2恰好完全溶解,没有气体产生(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将反应后的溶液用冰水冷却,析出橙红色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将KClO3、I2各0.02 mol加入12 g 36.5%的盐酸中,I2恰好完全溶解,没有气体产生(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将反应后的溶液用冰水冷却,析出橙红色晶体A(A在常温下就有升华现象),过滤,将滤液蒸干,收集到KCl固体、8.7g液态水和极少量的A蒸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
A.I2Cl6B.HClOC.IClOD.KIO3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橙红色晶体A在常温下就有升华现象,是共价化合物,不含钾元素,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最终收集的KCl为0.02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A的质量=12g+0.02mol×122.5g/mol+0.02mol×254g/mol-8.7g-0.02mol×74.5g/mol=9.34g。根据Cl原子守恒,可知A中n(Cl)=0.02mol+ -0.02=0.12mol,根据I原子守恒确定A中n(I)=0.04mol,故m(Cl)+m(I)=0.12mol×35.5g/mol+0.04mol×127g/mol=9.34g,故A不含O元素,只由Cl、I两种元素组成,且n(I):n(Cl)=0.04mol:0.12mol=1:3,故选项中A符合,故选A。
举一反三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 L 1.0 mol·L-1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B.25 ℃时1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2.24 L的2H35Cl分子中的中子数是1.9NA
D.某密闭容器中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形成N—H键的数目为0.6N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潍坊模拟)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V3>V2>V4>V1B.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2012•广东)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g CH4含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稀HNO3反应,转移个2nA个电子
C.1L 0.1 mol/L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和O3的混合气体共6.4g,其中所含氧原子数一定为0.4NA
B.将标准状况下22.4LNO与11.2LO2混合后的体积约为22.4L
C.在反应KClO4+8HCl=KCl+4Cl2↑+4H2O中,每生成4molCl2转移的电子数为8NA
D.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1L水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5N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 + 乙 =丁 +辛,甲 + 丙 = 戊 + 辛;常温下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形成的单质可以在点燃条件分别与元素A、B、D形成的单质化合,所得化合物均存在共价键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C) > r(B)
C.1.0 L 0. 1 mol/L戊溶液中含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 1 mol
D.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约1.204 × 1024个电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