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1

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解毒剂美蓝应该具有氧化性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D.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显氧化性
(2)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从上述反应推知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I2NaNO2      B.氧化性:NaNO2I2
C.还原性:HINO         D.还原性:I2HI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NaNO2和NaCl。现供选用的物质有:①白酒 ②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淀粉 ④白糖 ⑤食醋,进行本实验时,可以选用的物质至少有__________(填序号)。
(4)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①NaCl②NH4Cl ③HNO3 ④浓H2SO4,能使NaNO2转化为N2的是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C(2分)
(2)BC(2分,选对一个得1分,错选一个倒扣一分)
(3)②⑤(全对得2分)
(4)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NaNO2使人中毒的原因是:NaNO2把Fe2+氧化为Fe3+,NaNO2发生了还原反应,血红蛋白显示了还原性,故B、D项错误;美蓝解毒时把Fe3+还原为Fe2+,美蓝具有还原性,所以A项错,C项正确。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弱顺序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顺序为:还原剂>还原产物,所以BC项正确。
(3)根据(2)中化学反应,Na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I‾氧化为I2,所以②⑤即可鉴别NaNO2与NaCl。
(4)NaNO2转化为N2,NaNO2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故选②NH4Cl。,,,
举一反三
实验室模拟用工业废弃固体(含有、Al2O3、Fe2O3、SiO2等)制取粗铜、绿矾()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操作流程如下:

(1)试剂x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2)配平下列方程式:
____
(4)为了分析产品(绿矾)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20.0g样品配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MnO被还原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时,KmnO4标准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
②若达到滴定终点消耗KmnO4标准溶液体积为25.00mL,则该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蓝(主要成分是亚甲蓝)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做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毒剂,已知亚硝酸盐中毒原理是它会使普通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有强氧化性
B.普通血红蛋白有较强氧化性
C.亚硝酸盐中毒后,使用美蓝,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D.中毒与解毒过程中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的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了饮用水中可能致癌物溴酸盐的限值:0.01mg/L,日前很多饮用水企业都采用臭氧消毒法进行水的消毒,这个过程可能生成溴酸盐。原因是水中的Br被臭氧氧化为BrO2-,其过程示意为:Br BrO BrO2- Br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消毒法和明矾净水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胶体吸附原理
B.若改用氧气消毒,可避免生成溴酸盐
C.BrO- 3氧化性比O3
D.生成溴酸盐的过程是给水消毒的副反应,需控制条件减少BrO3-的产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催化反硝化法可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该方法是用H2将NO3-还原为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H2+ 2 NO3-xOH-+ N2+4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每生成1mol N2,反应转移5mole-
C.x=2
D.反应过程中溶液pH减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研究小组为探究KI溶液的pH与其在空气之中氧化变质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1:只有碱性环境下能被氧化
假设2:只有酸性环境下能被氧化
假设3:只有中性环境下能被氧化
假设4:              能被氧化
【实验探究】
(1)有人认为由于I2会和KOH反应,因此否定假设1。小组同学认为,若溶液的碱性较弱时,I2不会反应。为了验证滚点,小组同学进行了下述实验:
在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碘的淀粉溶液中,然后分别加入pH为9、10、11的KOH溶液,发现试管①中蓝色不消失,试管②③中蓝色消失。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2)为探究KI溶液在不同碱性条件下能否被氧气氧化,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将下表中的药品分别加入到试管中,然后放置于收集有氧气的储气瓶中,塞上塞子,观察现象。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蒸馏水
淀粉溶液
KI固体
稀KOH溶液
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1
30mL
2 mL
5g
0滴
试管中出现了蓝色
2
29.5 mL
 
5g
10滴
试管中出现了很浅的淡蓝色
3
29 mL
2 mL
 
20滴
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4
 
2 mL
5g
30滴
 
 
注:1滴溶液体积为0.05mL。
(3)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在酸性条件下KI都能被氧气氧化,现继续探究酸性强弱与氧化难易的关系。有同学提出假设,认为酸性越强越容易被氧化。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完成下表中内容。
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I固体、淀粉溶液、0.005mol/L H2SO4、0.5mol/L H2SO4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