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向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②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K2(填“>”、“<”或“=”,下同);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  v(填“>”、“<”或“=”,下同)。
(2)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①上图2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是N2和H2反应生成1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H的数值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
②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b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3)已知25°C时Ksp[AgCl]=1.6×10-10mol2•L-2,Ksp[AgI]=1.5×10-16mol2•L-2),在25℃下,向0.1L0.002mol•L-1的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0.1L0.002mol•L-1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向反应后的浊液中,继续加入0.1L0.002mol•L-1的NaI  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① 向左     ② > , > 
(2)①N2(g)+3H2(g)2NH3(g)△H=-2(b-a)kJ•mol-1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②   10-7b/(a-b)
(3)c(Ag+)(Cl-)大于溶度积Ksp(AgCl), 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AgCl(s)+I-═AgI(s)+Cl-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达平衡,向体系中通入氦气,容器的容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       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动;②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逐渐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温度为T1<T2,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D点未达平衡,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小于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反应向正反应进行,v >v
(2)①由图2可知,N2和H2反应生 成1molNH3放出的热量为(b-a)kJ,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2(b-a)kJ•mol-1;②将a mol•L-1的氨水与b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中c(OH-)=1×10-7mol/L,溶液中c(NH4+)=c(Cl-)=b/2mol/L,反应后c(NH3•H2O)=(a-b)/2mol/L,代入一水合氨电离常数表达式计算得电离常数为10-7b/(a-b);
(3)在25℃下,向0.1L0.002mol•L-1的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0.1L0.002mol•L-1硝酸银溶液,混合液反应前氯离子和银离子浓度均为0.001mol•L-1,c(Ag+)(Cl-)=1×10-6大于溶度积Ksp(AgCl),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反应后的浊液中,继续加入0.1L0.002mol•L-1的NaI溶液,由于氯化银和碘化银阴阳离子个数
比相同,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即AgCl比AgI的溶解度大,根据沉淀转化的方向知,沉淀易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即由AgCl转化为更难溶的AgI,现象为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s)+I-═AgI(s)+Cl-
举一反三
据《辽沈晚报》报道,今年冬天,一旦出现大气严重污染的天气,沈阳市有可能建议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员工休假或弹性工作制。大气含有的CO、氮氧化物、SO2、烟尘等污染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化学反应原理是减少和控制雾霾天气的理论依据。
(1)CO2经常用氢氧化钠来吸收,现有0.4molCO2,若用200ml 3mol/L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 CO可制做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作电解质,向两极分别充入CO和空气,工作过程中,,负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转化为SO42,从而实现对SO2的处理(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4H=4Fe3+ +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1/L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5)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CH3OH(l)+O2(g)= CO(g)+2H2O(g) △H=" -359.8"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H=" -556.0" kJ·mol-1
③ H2O(g)=H2O(l)△H=" -44.0" kJ·mol-1
写出体现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A+B═2C;△H>O
B.2C═2A+B;△H<0
C.2A(g)+B(g)═2C(g)△H>0
D.2A(g)+B(g)═2C(g)△H<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向某硫酸和硫酸铝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
B.图2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C.图3表示t℃时稀释冰醋酸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根据图4可判断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某技术公司开发出纳米级催化剂,可在较低温度下将甲烷转化成乙烯:2CH4(g)C2H4(g)+2H2(g) ΔH,已知在降低温度时该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且有下列两个反应(Q1、Q2均为正值):
反应Ⅰ:C(s)+2H2(g)=CH4(g) ΔH1=-Q1
反应Ⅱ:C(s)+H2(g)=C2H4(g) ΔH2=-Q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0B.Q2>Q1C.ΔH=2(Q1-Q2)D.ΔH=Q1-Q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反应
B.已知:CH4(g)+O2(g)=2H2O(l)+CO(g) ΔH,则ΔH表示CH4的燃烧热
C.恒温恒压时,将2 mol A和1 mol B投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充分反应后测得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反应的ΔH=-Q kJ/mol
D.由4P(s,红磷)=P4(s,白磷) ΔH=+139.2 kJ/mol,可知红磷比白磷稳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