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          (化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          (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          (化学式);电解质溶液Y是                   
(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
答案
(10分)
(1)Cu (1分);AgNO3溶液 (2分)。
(2)正 (1分), Ag+e =" Ag" (2分); Cu-2e = Cu2(2分)。 
(3) 负(Cu)(1分);正(Ag)(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反应“2Ag+(aq)+Cu(s)═Cu2+(aq)+2Ag(s)”可知,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解质溶液为AgNO3 
(2)正极为活泼性比Cu弱的Ag,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Ag++e=Ag,X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Cu失去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u-2e-=Cu2+
(3)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本题中由Cu极经外电路流向Ag极。
举一反三
已知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呈蓝色。某同学进行如下图的实验,将左铁棒的上、下两端各联上一锌片,而在右铁棒中段联上一铜片(如图1),并将它们同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胶质溶液中。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图中的甲、乙、丙、丁、戊、己等六区均有变化(如图2)。下列关于各区变化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区呈现蓝色B.乙区呈现红色
C.戊区产生Cu2+离子D.丁区产生Fe3+离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航空站安装了一台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提供电和水蒸气。所用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
B.该电池可在常温或高温时进行工作,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C.该电池供应2 mol水蒸气,同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D.放电时负极有CO2生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固体酸燃料电池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以Ca(HSO4)2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通过多孔电极时能增大H2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B.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 1.12 L
D.H+由b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a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镁条、铝条平行插入盛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
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电池——钠硫电池,它是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以能使Na+自由通过而导电的β-Al2O3陶瓷作固体电解质,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回答下列问题:
电池在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