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酸是无机“三大强酸"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无机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制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黄铁矿(主要含FeS2)造

琉酸是无机“三大强酸"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无机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制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黄铁矿(主要含FeS2)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琉酸是无机“三大强酸"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无机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制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黄铁矿(主要含FeS2)造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 给出A、B物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3) 催化氧化之前对SO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净化、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 选用B进入吸收塔吸收SO3的优点是________。
(4)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可逆反应,采取适宜的反应条件有利于生产的进行。实际生产中,下列哪些生产条件或措施考虑到了平衡移动原理________ (选填序号)。
A.矿石加入沸腾炉之前先粉碎
B.使用V2O5作催化剂
C.催化反应室中选择400-5000C温度
D.净化后的炉气中要有过量的空气
E. 催化氧化在常压下进行
F. 将尾气中的SO2循环利用
(5) 某硫酸厂每天消耗黄铁矿石(含FeS2质量分動60%)   20吨,生产的三阶段的转化率依次为98%、95%、98%,则该工厂一天能生产B的质量为__________吨。
答案
(1)4FeS2+11O24Fe2O3+8SO2(2分) (2)A:发烟硫酸(1分)   B:98%硫酸(1分)(3)净化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有害杂质,防止催化剂中毒;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腐蚀管道及设备(每个目的2分,共4分) 避免形成酸雾并提高吸收率(2分)
(4)DF(3分) (5)18.2(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工业上用黄铁矿(主要含FeS2)造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4Fe2O3+8SO2
(2)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被浓硫酸吸收生成发烟硫酸。发烟硫酸通过稀释即得到98%的浓硫酸。所以A、B物质的名称分别是发烟硫酸和98%浓硫酸。
(3)由于SO2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需要催化剂,所以净化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有害杂质,防止催化剂中毒;而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腐蚀管道及设备。三氧化硫直接用水吸收容易形成酸雾,且降低吸收效率,而用浓硫酸吸收可避免形成酸雾并提高吸收率。
(4)A、矿石加入沸腾炉之前先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与平衡无关系,A不正确;B、使用V2O5作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与平衡无关系,B不正确;C、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低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因此催化反应室中选择400-500℃温度与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系,C不正确;D、净化后的炉气中要有过量的空气,过量的空气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E、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催化氧化在常压下进行与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系,E不正确;F、将尾气中的SO2循环利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与平衡移动原理有关系,F正确,答案选DF。
(5)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FeS2~~~~~~~~~~~~~2H2SO4
120t                        2×98t
20t×0.6×0.98×0.95×0.98         m×0.98
解得m=18.2t
举一反三
某同学在学习硝酸与硫酸时,对两种酸与铜的反应情况进行研究,试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40mL浓度均为2mol·L-1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并向其中各加入 4g束状铜丝,观察现象,试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2)充分反应后,将甲、乙烧杯混合,再使之充分反应,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____     ,剩余固体总质量为           g
(3)若甲中硫酸溶液体积V(V>40mL)可变,其余数据不变,则:
①当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V=____    mL,若要将溶液中的Cu2+沉淀完全,应加NaOH使溶液的pH至少为____     。已知KsP[Cu(OH)2]=2.2×l0-20,1g=0.7)
②能否通过硫酸溶液体积的改变,使铜丝在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完全溶解? 试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两个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后分别探究足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甲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试回答:

(1)请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 c接______(用序号表示)。
(2)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
(3)本实验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D中出现浑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某学生注意观察到:实验开始后,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中出现浑浊;反应一段时间后,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乙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

(6)分析出乙小组的设计意图是______。
(7)装置B中的药品是______。
(8)能证明产生SO2和H2先后顺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

(1)该小组同学对这三套装置进行了评价,认为甲和乙装置各有优缺点,甲装置的优点是                    ,乙装置的优点是                   
(2)丙装置综合了甲和乙的优点,是一套比较合理的装置,试管C中是      溶液,A中玻璃管可起到防止B中品红溶液倒吸的作用,其原理是               
为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C溶液吸收,可采取的操作是                  
(3)写出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小组同学用丙装置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除了课本上描述的实验现象外,试管A内还生成了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成分可能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钠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其与SO2反应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同学认为:CO2、SO2虽然都是酸性氧化物,但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还原性,反应原理应该不相同,并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2,对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及反应原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3,证明SO2未被氧化;
假设二: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4,证明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三:反应后固体中____________         _____,证明                       
(2)[定性研究] 
为验证假设三是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
 
 
(3)[定量研究]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D的作用是                   
②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钠质量增加了m1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进行判断
SO2被氧化的程度
V与m1或m2的关系
完全被氧化
V=0
部分被氧化
                        
未被氧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现象: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