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实验室需用固体烧碱配制480 mL 0.32mol·L—1的NaOH溶液。①需称量          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      中置于天平右

(10分)实验室需用固体烧碱配制480 mL 0.32mol·L—1的NaOH溶液。①需称量          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      中置于天平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实验室需用固体烧碱配制480 mL 0.32mol·L—1的NaOH溶液。
①需称量          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      中置于天平右盘称量。
②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符号)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
D.500mL容量瓶           E.漏斗
③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②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④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偏高的是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
B.称量时间过长 
C.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
D.容量瓶洗净后未烘干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F.定容后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而未加水补充
答案
(1)6.4;小烧杯(2)E (3)胶头滴管(4)AB;CE
解析
(1)由于容量瓶没有480ml规格的,所以应该配制500ml,则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5L×0.32mol/L×40g/mol=6.4g。称量时氢氧化钠应该放在小烧杯中,越强氢氧化钠易吸水和腐蚀托盘。
(2)转移溶液需要玻璃棒,不需要漏斗,所以答案选E。
(3)根据所给的仪器可知,还缺少定容时的胶头滴管。
(4)根据c=n/V可知,A中试剂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B中氢氧化钠吸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中根据热胀冷缩可知,溶液的体积偏少,浓度偏高;容量瓶不需要烘干,D不影响;E中溶液的体积偏少,浓度偏高;F不影响。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钠胶体
B.加入NaOH溶液后过滤,以除去KCI中少量的MgCI2
C.H2还原CuO实验中,当固体变红后,先停止通H2,再停止加热
D.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加热坩埚中的晶体,失水后需在空气中冷却,再称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右图装置量取7.13mL高锰酸钾溶液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气体酸碱性,可以减小误差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mL碱式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碳酸钠溶液21.70mL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偏铝酸钠溶液蒸发时,蒸发皿中得到偏铝酸钠固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 定10.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时使用pH计精确测量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温度为25℃),并绘制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选填下列仪器对应的字母)

由下图可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和温度的变化)

Ⅱ.该小组四位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上述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开始时溶液变红,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对此意外现象形成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
(2)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②利用植物油隔绝
(3)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浓度大的溶液中酚酞红色会消失,则证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方案二: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填试剂名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Ⅰ、高纯MnCO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MnSO4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图)加入一定量MnO2  和水,搅拌,通入 SO2和N2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SO2,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MnO2+H2SO3=MnSO4+H2O)。

①石灰乳作用:                         
②若实验中将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Mn2+、SO4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右图。导致溶液中Mn2+、SO42-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2)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 请补充由(1)制得的MnSO4溶液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    
③检验SO42-是否被洗涤除去;     ④用少量乙醇洗涤;         ⑤低于100℃干燥。
Ⅱ、锌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有Zn、Al、Cu、Si等元素。实验室测定其中Cu含量的步骤如下:①称取该合金样品1.1g,用HCl和H2O2溶解后,煮沸除去过量H2O2,过滤,滤液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用移液管移取50.00mL滤液于250mL碘量瓶中,控制溶液的pH=3~4,加入过量KI溶液(生成CuI和I2)和指示剂,用0.0110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至终点(反应:I2 + 2S2O32- = 2I- + S4O62-),消耗Na2S2O3溶液6.45mL。
(1)判断步骤②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2)计算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