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结论①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Cl2是电解质②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还原性:Mg>C③常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 实验事实
| 结论
| ①
|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电解质
| ②
|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 还原性:Mg>C
| ③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④
|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有NH4+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答案
B |
解析
氯水导电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盐酸及次氯酸是电解质,氯气不是电解质,①错;镁与CO2的反应中镁是还原剂,C是还原产物,②正确;P在常温下即与氧气反应,而N2要在放电情况下才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N2分子中的叁键键能特别大使得反应的活化能很大,而且元素的非金属性取决于其得电子能力,在上述两个反应中N和P均表现为还原性而非氧化性,③错;中学范围内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一定是氨气,而某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氨气则可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④正确。 |
举一反三
以下实验目的能达到的是( )A.测Zn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测Zn的质量以及这些Zn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放出H2的体积 | B.测Na2CO3、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测样品的质量及样品和过量Ba(OH)2溶液反应的沉淀的质量 | C.测中和热时,可以用稀氨水代替NaOH溶液 | D.将淀粉溶液滴入某混合液中,检验是否含有碘化钾 |
|
某同学想利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是MnO4-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小 | 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的K+无色 | 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不反应 | 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色褪去,表明MnO4-为紫色 |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某废水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K+、HCO3—、SO32—,甲、乙两研究小组欲测定其中SO32—的浓度。 甲组方案:
乙组方案: ①用烧杯盛取废水适量,加适量活性炭除色;过滤,取滤液。 ②精确量取20.00 mL过滤后的废水试样,用0.1 mol·L-1紫色KMnO4(H2SO4酸化)溶液进行滴定(有关反应为2MnO4—+5SO32—+6H+=2Mn2++5SO42—+3H2O)。 ③记录数据,计算。 (1)甲组方案中的“试剂X”可选用________。 a.0.1 mol·L-1 KMnO4(H2SO4酸化)溶液 b.0.5 mol·L-1 KOH溶液 c.新制氯水 d.NaI溶液 (2)甲组方案中,加入试剂X后生成SO4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甲组方案中,第③步的“系列操作”包含的操作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为乙组方案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达到滴定终点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 B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
| 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 HB酸性比HA强
| C
| 在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的原电池装置中
| 镁表面有气泡
| 金属活动性:Al>Mg
| D
| 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 mL有机物Y加热
|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 Y中不含有醛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