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每个人在这个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
材料三 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自己是累赘,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在近代西方社会的生产力上升、人们的收入超出温饱之后,这时的“家”文化没必要那么“刚性”,也不必约束个人的自由,因为感情的交融是逼不出的,只有基于个人权利、基于个人自由选择的“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交流才是自愿真诚的,才不是出于“义务”责任感而为的。——材料二、三、四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文化对传统中国家庭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概括传统中国家庭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家庭的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与巫相近、重视教化和仪礼。
(2)维护了传统家庭的稳定与延续;抹***了家庭成员的个性;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较低。
(3)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于强制性的经济功能(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原因:传统农业社会下生存的需要;西方近代以来生产力提高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举一反三
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以“正、清、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正、清、和分别是道、墨、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题型:新疆自治区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法不阿贵,依法治国
题型:北京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