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答案
评分标准:第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的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4—0分)①偏离题意;②未引用史实,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 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有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层:(1)提炼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2)表明自己态度:赞成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3)对所持观点予以合理的解释(3分) 第二层:围绕观点展开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多角度。(建议:采用从材料内到材料外的逻辑顺序。)(7分) 第四层:总结升华:上升理论的高度说明观点的合理性或局限性。(2分) 点评: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比较:
| 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
| 欧洲的启蒙运动
| 政治条件
|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经济条件
|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 思想条件
| 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 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 性质
|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 地位
| 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的主流思想
| 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 内容
|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
|
举一反三
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 B.顾炎武 | C.王夫之 | D.李贽 | 明清时期,尽管统治者压制进步思想,迫害进步思想家,但新思想还是得到了发展,主要在于进步思想 ( )A.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 B.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 | C.是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思想 | D.彻底动摇了专制思想的根基 |
| 梁启超称《明夷待访录》为“极大胆之创论”,是因为该书主张 ( )A.反对专制,倡导理性 | B.限制君权,言论自由 |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 D.人心至灵,以理至明 |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邦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
|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