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答案
(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6分)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和表格,深刻理解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回答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1858-1901年和1901-1911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对比,要求学生分析1901-1911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材料反映出1901-1911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表格反映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重工业投资比较大,在读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比较容易分析相关的问题。
举一反三
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此后符合预言中“革命化”确切含义的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
C.北洋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
A.清政府政策的调整B.民族危机加深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895年8月,李鸿章给张裕公司的准照中写道,“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限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篡夺,”并为该公司题词“酒国有长生”,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大力支持张裕公司的发展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李鸿章认为酿酒业是兴国利民之举
D.“实业兴邦”成为清廷的一种共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
A.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B.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
C.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
D.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