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美国1929-1942年经济发展状况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②《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

读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美国1929-1942年经济发展状况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②《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美国1929-1942年经济发展状况
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②《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美国经济回升的重要原因
③1938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④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图绘制出1929-1942年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美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在1935年,时间上错误,排除②。其它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故选C。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 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材料五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期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共同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说明历史上罗斯福总统、现任奥巴马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办法是(  )
A.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B.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C.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D.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问题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联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佥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3分)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4分)
问题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3分)
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B.整顿金融系统
C.保护劳工权利D.建立保障机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这个图案曾经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当时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上标有这一图案则说明该家企业(  )
A.产品质优,价格童叟无欺
B.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
C.能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
D.能奉公守法、自觉纳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