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读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读材料二回答:
(2)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该转折点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5分)中国人为什么能够赶超世界?(4分)
(3)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向外部开放它的经济的。(5分)
答案

(1)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分)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2)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5分)
原因: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对内改革,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4分)
(3)1980年建立5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可以看出,1952年,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仅达到20%;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超过90%,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联系1952—1956的史实,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材料二中“(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中国人能够赶超世界的原因可依据材料回答:“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点评:根据课程标准,本专题考生应该重点把握以下问题:概括三大改造完成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发展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联系,深刻理解我国经济改革30周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历史意义,结合古今中外各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认识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同时将本专题有关知识与现在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请解答: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4分) “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是文艺工作者独立创作地位的体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4至1919年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
A.封建主义的压制B.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封建官僚的排挤D.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垄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