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1958年建立起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由于高度集权,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徘徊局面。粉碎“四人帮”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急需来一个大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契约,迈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本题中①②④项符合所学知识,第③项“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所有制1956年后至今未变化(国有和集体所有)。故选B。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举一反三
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 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  )
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政治体制改革D.“一国两制”构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村·经济·社会》第1卷记载: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这表明
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提高了积极性
C.人民公社的体制已经被废止D.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符合农民利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