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各类指标得分国家综合国力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力信息力自然资源军事力外交力政府调控力美国89.2797.427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各类指标得分国家综合国力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力信息力自然资源军事力外交力政府调控力美国89.2797.4273.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各类指标得分
国家
综合
国力
技术力
人力
资本
资本力
信息力
自然
资源
军事力
外交力
政府
调控力
美国
89.27
97.42
73.38
99.59
87.06
79.34
91.85
98.64
76.11
英国
67.12
73.75
71.77
65.63
79.29
60.36
54.26
78.52
63.61
俄罗斯
66.31
56.33
67.05
52.44
56.77
89.84
84.79
87.46
52.14
法国
65.40
73.5
68.12
62.33
74.81
56.39
56.29
82.12
58.61
德国
64.77
77.35
66.46
59.71
80.02
53.66
54.03
72.25
59.93
中国
64.22
61.42
76.36
59.29
56.2
73.62
54.69
78.24
63.4
日本
66.48
86.31
71.93
66.13
81.15
50.78
52.34
66.57
54.79
平均
69.08
75.15
70.72
66.45
73.61
66.28
64.04
63.69
80.54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中国综合国力的结构特点。
答案
(12分)
评分标准:兼顾表格中的各项信息(4分),有纵向和横向比较(4分),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4分)。
参考示例: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七个大国中排名最后,大大低于各国平均值(2分),说明总体实力不够强劲(2分)。中国在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外交力和政府调控力方面有一定优势(1分),在技术力、资本力、信息力等方面均处于弱势(1分);说明中国的国力结构不均衡(2分),基础资源相对充裕(1分),国内政治环境稳定(1分),但在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考生对表格类数字信息的搜集提取和比较分析能力。考生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对表格中的各个项目和数字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一些信息,然后从得出的信息中提取出有关的特点就可以。比如从综合国力、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力、信息力、自然资源、军事力、外交力、政府调控力等几个栏目纵向比较,可以得出中国在主要国家中的排名顺序,也就等于得出了相关的地位,然后再将中国综合国力的数字与横向的各个类别数字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我国在综合国力的各个组成数据中,哪些占优势,哪些是劣势,然后再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举一反三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
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浙江商人,1980—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此事例不能说明(  )
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
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
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956~2006年的50年间,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
B.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由私有制经济为主导变为公有制经济占优势
D.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6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太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12分)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12分)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6分)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