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五: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列)(4分)
(4)材料四、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又有什么相同的局限?(2分)
答案
(1)改革:商鞅变法;(1分)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分)
(2)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准买卖。(2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或提高农民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推动北方经济的发展。(2分,两点即可)
(3)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4分,每项只举一列即可。)
(4)①作用: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2分)
②局限:都不彻底,在后来都阻碍工业化的迅速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废井田开阡陌”联系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
(2)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措施,注意其作用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3)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4)材料四对应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五对应日本明治维新,结合两国改革的积极性和局限,进行回答。
点评:材料题解题的四大步骤:审、思、纲、达。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阅读材料;同时,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的出处;另外要认真审设问,明确设问指向,注意量分答题,按问作答。 (2)定位构思,筛选要点。依题意,紧扣设问找准答案的切入点和答题要点。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提炼思维要注意细节:①题目中可能隐藏答案;②不要轻视材料中的省略号;③密切关注每一则材料的出处,它可以帮助你确定答题的方向。 (3)因题定式,速列提纲。(腹稿)定位构思后,根据题目设问题顺序和分数的分布情况,迅速构思一份简明扼要、层次清晰的提纲。如依据材料提供的时期、事件、人物、国家、民族、区域、文字的段落、标题、论点等方面归纳、概括答题要素。 (4)史论结合,准确表达。行文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不能漏答。答案要点的组成:第一,直接从史料中归纳总结。可以根据分值逐条从材料中找出并适当归纳,不必妄加评论;第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第三,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要完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举一反三
下列措施未促使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初税亩B.相地而衰征C.为田开阡陌D.两税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中,最本质的是
A.由分裂走向统一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C.诸侯林立兼并战争频繁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有人认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