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0分)阅读下列三则反映唐宋商业经济状况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唐

【题文】(10分)阅读下列三则反映唐宋商业经济状况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唐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0分)阅读下列三则反映唐宋商业经济状况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材料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四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6分)
(2)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政府仍然坚持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6分)
答案
【答案】(1)状况:商人贸易活跃,为追逐利润而背井离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夜市”和“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6分,任3点)
(2)重农抑商。(2分)原因: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或为保证农业劳动力与小农经济的发展);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或巩固封建统治)。(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第(1)问,首先需要读懂材料,再提取与唐宋商业发展状况有关的有效信息。如材料一中的“海客”和材料二中“客纷纷”指商人活跃,材料二中“夜市”和材料三中“草市”指当时出现“夜市”和“草市”,材料四中“盗贼”“劫***”指商人面临安全保障问题。
(2)第(2)问跟材料没有什么联系,只要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历来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分别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去分析,经济上维护古代小农经济,政治上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为了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只要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学生应该不难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状况;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举一反三
【题文】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宋代商业史研究》中写道:“……(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C.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D.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说明中国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日益普遍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这反映出
A.政府摒弃了传统抑商政策B.地方商业均由私商经营
C.仕商的身份界限完全打破D.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