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 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次实验所用交流电的周期为T.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

(2分) 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次实验所用交流电的周期为T.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分) 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次实验所用交流电的周期为T.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x1、x2、x3、x4、,以下四位同学求得的加速度值误差最小的是(  )
A.甲同学先算出a1, a2, a3,再求平均值=
B.乙同学先用平均速度求出第2点的速度,再代入求得a
C.丙同学直接代入
D.丁同学直接代入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为减小实验误差,使用逐差法求得加速度,所以B错误;为减小测量误差,应选取较大位移段求解,所以A错误;根据逐差公式有:,故C正确、D错误;
举一反三
(10分)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现在对物体施加一个斜向下,与水平面成=37°的推力F ,F=100N,物体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作用5s后撤去外力F。g取10m/s2。(其中sin37°=0.6,,cos37°=0.8)求:

(1)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
(2)撤去外力F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的总位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一辆货车车厢内紧靠前挡板处有一物体A,其质量,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0.83。物体A与货车一起以速度v=10m/s,在倾角=37°的足够长斜坡上匀速向上行驶。从某时刻货车开始加速运动,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A与车厢后挡板接触前,已与货车速度相同,此时货车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取sin 37°=0.6,cos 37°=0.8)。在这个相对滑动过程中,求:

(1)物体A的加速度;
(2)物体A的相对滑动时间;
(3)摩擦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在公路的十字路口, 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 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 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 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 6.0" 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 =2.5m/s2 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 加速到v="10.0" m/s 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 =" 40.0" s, 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无黄灯)。 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 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第(1)问中, 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 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 求刹车后汽车经多长时间停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100 km/h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 m以上
的距离.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要匀速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如下表所示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路面情况相同(汽车制动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析表格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10
15
25
14
X
Y
A.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5 s
B.汽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表中Y为49
D.表中X为3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段时间△t(未知)内通过的位移为x1,紧接着△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2,又紧接着经过位移x(未知)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
A.可求△tB.可求加速度a的大小
C.△t和加速度a 的大小均不可求D.可求x,x=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