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疾”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有疾在腠理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

下列句子中“疾”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有疾在腠理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下列句子中“疾”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有在腠理
A .顺风而呼,声非加
B .令孤子、寡妇、疹、贫病者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风知劲草
答案
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这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错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鸣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明]顾炎武《日知录·廉耻》节选)
  [注]:《五代史》为欧阳修编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礼义,廉耻 捐:丢弃
B.若由此业自卿相 致:招来、使……来
C.羌性贪而吏清 贵:推崇  重视
D.前有八都尉好财货 率:一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灭亡  度我至军中,公
B.国家有不亡者乎? 而无忘乃父之志
C.使马如羊,不入廐 农人告斜春及
D.有不始贪求者哉 夫圣人者,不凝带
3.下列句子中,上下句之间语意义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①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②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③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④使马如羊,不以入廐
⑤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擅长搞阴谋诡计,好投要取巧耍花样,这归根究底缘于他们的无耻,正因为无耻,所以也就无所不为了。
B.“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文章用比喻的形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世道衰微、风雨如晦、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
C.颜之推对齐朝那位士夫的教子方法十分不屑,他对儿子所说的一番话的意思是,自己坚决不会效仿如此教育方法,也不希望儿子像那个齐朝士夫的儿子一样发展。
D.管促把廉耻作为维系国家命脉的支柱,欧阳修结合士大夫在国治理中的作用对廉耻与国家败亡的内在联系作了透彻的阐释,而顾炎武认为士无耻就是国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译文:                                                                                                                                       
(2)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有槁,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步——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省:忽略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苏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泥水)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程氏) 慨然太息    太息:长叹
B .轼武卫营   诣:到……去
C .首起戏马台,尾于城   属:归属
D .城不沉者三   版:筑墙用的夹板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     )
A .闻古今成败,辄能其要
B .溢于南清河,于城下
C .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D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其城
3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译文如果用上关联词语,最好的一项是(     )
A .既然……就……
B .只要……就……
C .只有……才……
D .即使……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 .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D .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七月既(    )
(2)击空明兮流光(    )
(3)渺渺兮予怀(    )
(4)斗牛之间(    )
(5)倚歌而(    )
(6)山川相(    )
(7)酒临江(    )
(8)正襟坐(    )
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当)    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B.渔樵于江之上(江边)    举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舟(形容船小)    江陵(向下)
2.找出本段中出现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