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六国论》 苏洵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战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加粗实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 (暴:暴露,这里可译为“冒着”) B、暴秦之欲无厌 (厌:厌倦)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结交)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C 3.(1)六国给秦国土地越频繁,秦国侵略六国越急迫,所以不打仗但是强弱胜负已经确定了。 (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累的威势胁迫啊!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下面各项中加粗实词有误的一项是:( ) A.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妻:嫁给(他)) B.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申:申请) C.求市未能得 (市:动词,买) D.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恨:遗憾) 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B.论者称其笔势 /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C.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 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 3.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说话,但成年后,以善言、耿直著称。尤其以擅长书法出名。 B.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的阮裕也很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C.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喜欢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的会稽,在此修建房屋,和谢安、孙绰、李充等人经常聚会。 D.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曰:“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 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 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傲慢 B.坐草场火系狱 系:牵累 C.当为我具大车一乘 具:准备 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D.①吾令汝为贷 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 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宋·钱公辅《义田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嫁娶凶葬皆有赡/赡:供养。 B.而时共出纳焉/时:按时。 C.彰君之赐乎/彰:彰明。 D.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过:拜访。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晏子为近之/持其踵为之泣 D.止乎一己而已/以吾一日长乎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置义田救济族中穷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范仲淹好义的品质,钱公辅对此极为推祟。B.范仲淹虽位高禄厚,但为周济族人,自己却一生贫穷。其子孙继承了他这一美好品质。C.作者对范仲淹和晏子在接济穷人时,不分亲疏、贤愚都一律平等对待,给予了高度评价。 D.文章列举社会上各色达官贵人只顾自己享乐的现象,衬托出范仲淹乐善好施品格之可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燕王欲结于君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幽武大窖中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D.衡乃诡对而出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动 |
下面加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B.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C.又败之于没/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D.夫吴之与越也/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