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十一年,歙与盖延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方以陇、蜀为忧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陇西虽平,而人饥   耳得之而为声
C.帝乃大发关东兵   今君乃亡赵走燕
D.是臣主之交信也   鹏之徙于南溟也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来歙“为人刚毅”和“能攻善守”的一组是
A.①遂发愤质责嚣            ②陷之,乘胜遂进
B.①欲前刺嚣,嚣起入        ②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C.①乃倾仓廪,转运诸县      ②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
D.①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  ②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歙任太中大失时,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以为忧。来歙主动请缨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袭取略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了你吗!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D组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A组第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把”;第二个“以”是介词,表示凭某种身份。B组第一个“而”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第二个“而”是承接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就”。C组第一个“乃”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第二个“乃”也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
2.A组②不能表现他善守,C组①不能表现他为人刚毅;D组①只能表现他忠诚,不能表现他为人刚毅,②不能表现他能攻
3.原文“刃虽在身”意思是“兵刃虽然还插在我的身上”,而不是“你虽然有兵刃护身”。
译文:
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县人。归附光武帝刘秀,封他为太中大夫。当时正为陇、蜀不能统一而忧虑。来歙于是主动请求说:“我曾和隗嚣在长安相遇。这个人开始起事的时候,以拥汉为名。现在陛下圣明的品德盛大兴旺,我希望遵奉您威严的命令,拿着您的手书作为信物,前往陇地,隗嚣必然乖乖地来归顺您,那么蜀地的公孙述自然灭亡,不值得谋划了。” 光武帝认为说得对。建武三年,来歙开始出使隗嚣。建武五年,又恭敬地捧着皇帝的玺书给隗嚣。回来后,又前往劝说隗嚣归汉。隗嚣于是派儿子隗恂跟随来歙来洛阳做人质。封来歙为中郎将。当时太行山以东大体平定,光武帝策划向西接管隗嚣的军队,和他一起伐蜀,又让来歙传在达皇上的旨意。隗嚣部将王元劝谏隗嚣,隗嚣疑虑重重,因此好长时间犹豫不决。来歙向来刚毅,于是愤然责问隗嚣说:“国家因为你知到得失,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尽情地表达心意。足下出于一片忠,派儿子做人质,这是君臣互相信任的结果。如今却想听信奸人的蛊惑之言,做招致灭族之祸的策划,背叛君主、辜负儿子,违背忠信吗?吉凶的抉择,就在今日。”想上前刺***隗嚣,隗嚣起身入内,部署军队,要***来歙,来歙从容地拿着节符登车离去。隗嚣更加愤怒,王元劝隗嚣***掉来歙,派牛邯带兵围困他。来歙做人讲信义,言行一致,并且多次前来这里游说,(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得到核实、验讧,西州的士大夫都信任尊重他,许多人都替他说话,因此能够免于难而东归。
建武八年春,来歙袭取略阳,率二千多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直达略阳,斩***隗嚣守将金梁,趁机据守这座城池。隗嚣大惊说:“怎么这样神速啊!”于是调集所有部队几万人围攻略阳,开山筑堤,引水灌城。来歙和将士们誓死坚守,箭用完了,就拼搏房屋把木头断开制作兵器。隗嚣用全部精锐攻城,从春天到秋天,他的士卒疲惫困顿。光武帝于是大规模调集关东部队,亲自率领来到陇地。隗嚣的部队败走,对略阳的包围解除了。于是光武帝置办酒宴举行盛大宴会,慰劳、赏赐来歙,单独给来歙设个席位,排位在各位将领的上首,赏赐采歙的妻子绸缎一千匹。诏命来歙住在长安,监护所有将领。
隗嚣灭亡后,来歙就大规模置办攻战的器具,去金城攻打羌人,彻底打败了他们。陇西虽然平定,而百姓闹饥荒,逃亡的人随处可见。来歙于是倾茶仓库所有,转运到各县。用来赈济灾民,于是陇右地区趋于安定,通往凉州的道路也畅通无阻了。
建武十一年,来歙与盖廷进攻公孙述的部将王元、环安所据守的河池、下辨,攻陷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乘胜进击。蜀人非常恐惧,派刺客刺***来歙,来歙受伤未死,派人紧急召见盖延。盖延见到来歙受伤的祥子,伏地痛哭,不能仰视。来歙叱责盖延说:”你怎么敢这样!现在我作为皇命在身的人被刺客刺伤,不能报效国家了,因此才把你叫来,想把统帅军队的事托付给你,可你却像小孩儿一样哭个没完吗!刀虽还长在我的身上,难道就不能下令***了你吗!”盖延收住眼泪勉强起身,接受嘱托。来歙亲自给皇上写表章说:“我不敢顾惜自己,实在是遗憾没有尽到职责,因此使朝廷蒙受耻辱。治理国家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忠诚正直,可以重用,希望陛下裁决明察。”写罢扔下笔,抽出(刺进身体的)兵刃,气绝身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郡,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其将,罪六 王:封王B.主约不信 信:相信
C.存问父老 存:问候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写人情之难言  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有司:官吏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B、殆穷者而后工也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C、不得奋见于事业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D、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④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⑥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大多出于困厄之士的笔下,他们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就把内心郁积的忧愁感慨转化为诗兴,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B、梅圣俞孩童时就已使长辈惊异于他的诗歌才华,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愿意随便向世人表白,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这话从侧面印证了梅圣俞诗歌的工巧。
D、文章没有把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当作主要内容,而是借诗序的形式,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13、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4分)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4分)
                                                                        
(3)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    毁:毁坏
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        倍:通“背”,违背
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谢:道歉
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招贤良文学之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以不能罢归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C.弘乃病免归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②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③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④后母死,服丧三年
⑤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⑥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
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
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责备公孙多诈而无情实。
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2)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3)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义田记    [宋]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释】①沟中瘠:指饿死在沟渠中。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         隅:角落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及,达到
C.声色之多,妻孥之富             富:众多
D.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负:背靠着,这里有“靠近”意
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A.①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②是皆公之罪人也
B.①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②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
C.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②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D.①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②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3.全都能体现作者“高其(范文正公)义”的一组是
①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②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③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④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⑤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⑥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首段写义田的作用、管理方式及具体养济之法。作者写这些繁琐的事情,简洁利落,有条不紊,无形中正体现出范仲淹设置义田,是何等悉心尽力,慎重其事。
B.文章的第二段是对前文的补充,先追叙范仲淹早有此志,再补充说明所设置的义田实现之艰。接着用子孙们能够“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来画龙点睛。
C.末段称颂范仲淹“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而偏偏只取他设置义田一事来写,“独高其义”,这也是把他平生的大功大业,与设置义田这件小事作对比,从而更加突出这件事不寻常的意义。
D.文章主要运用三组对比:一是范仲淹自己“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与族人受到救济而生活安定相对比;二是与古人晏婴相对比;三是与一毛不拔的当代公卿、大夫、士相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了范仲淹设置义田“好施予”的美德懿行。
5.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
(2)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3)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