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吕嘉传  太子兴伐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吕嘉传  太子兴伐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吕嘉传
  太子兴伐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国人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於是天子许之。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选自《史记》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为耳目者——耳目:亲信
B.男尽王女——尚:崇尚
C.有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畔:叛乱
D.分其弟兵舍——就:靠近
2.下列句子中,都表现吕嘉“老谋深算”的一项是(     )
①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
②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③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
④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⑤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
⑥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王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人大多不依附王太后,因而王太后劝说南越王和群臣归属汉朝的做法没有成功。
B.南越国内君臣不和,特别是南越王、王太后两人与丞相吕嘉之间的政见不同,这是引起南越国内乱的重要原因。
C.南越王和王太后设下了一个鸿门宴想***掉吕嘉,但由于汉朝使者犹豫不决而没有成功。吕嘉觉察后产生了背叛之心。
D.汉朝的介入加速了吕嘉叛乱的步伐。就在汉朝天子派遣军队进入南越国之时,吕嘉等人造反,并***死了南越王及王太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C
4.①于是就通过使者上书天子,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境的关塞。
  ②南越归属汉朝,是国家的利益,而丞相嫌这样做不利,是什么原因?
  ③独有吕嘉作乱,不值得发兵,想派庄参率两千人出使南越。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故为之说。
【注释】①矧:况且。
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
2.“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
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
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
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
3.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____________环境中____________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在____________环境中____________的情状。
4.作者在文末抒发了“重余之戚”的感慨,产生这种感慨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 题。
  户部郎中张滂之子,曰仲殷,于南山内读书,遂结时流子弟三四人,仲殷性亦聪利,但不攻文学,好习弓马,时与同侣挟弹,游步林薮,去所止数里,见一老人持弓,遂一鹿绕林,一矢中之,洞胸而倒,仲殷惊赏,老人曰:“君能此乎?”仲殷曰“固所好也,”老人曰:“获此一鹿,吾无所用,奉赠君,以充—饭之费。”仲殷等教谢之.老人曰: “明日能来看射否?”明日至,亦见老人逐鹿,复射之,与前无异,复又与仲殷。仲殷益异之,如是三度,仲殷乃拜乞射法,老人曰: “观子似可教也,明日复期于此,不用令他人知也。” 仲殷乃明日复至甚所老人还至遂引仲殷西行四五里入一谷口路渐低下如入洞中草树有异人间,仲殷弥敬之,约行三十余里,至一大庄,如卿相之别业焉.止仲殷子中门外厅中,老人整服而入,有修谒之状,出曰:“姨知君来此,明日往相见。”仲殷敬诺而宿于厅。至明日,敕 奴仆与仲殷备汤沐,更易新衣,老人具馔于中堂,延伸殷入拜母,仲殷拜堂下,母不为起,亦无辞让,老人又延升堂就坐,视其状貌,不多类人,或似过老变易,又如猿猿猩之状。其所食品物甚多,仲殷食次,亦不见其母动匕箸,倏忽而毕
  既而食物皆尽,老人复引仲殷出,于厅前树下,施床而坐.老人即命 弓矢,仰卧,指一树枝曰: “十箭取此一尺,一遂发矢十只,射落碎枝十段,接成一尺,谓仲殷曰:“此定如何?”仲殷拜于床下曰:“敬服!一又命墙头上立十针焉.去三十步,乃按次射之,发无不中者也.遂教仲殷屈伸距跗之势。但约臂腕骨,臂腕骨相拄而弓已满,故无强弱,皆不费力也。数日,仲殷已得其妙。老人抚之,谓仲殷曰:“止于此矣!勉驰此名,左右且教取五千人,以救乱世也,”遂却引归至故处,而仲殷艺日新,果有善射之名,受其教者,虽童子女人,即可与谈武矣。后父卒,除服,偶游于东平军,乃教得数千人而卒
  其老人盖山神也,善射者必趣度通臂,故母类于猿焉。(节选自皇甫氏《原化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日复于 此——期:约会
B.促殷敬之——弥:更加
C.伸殷入拜母——延:邀请
D.床而坐——施:给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老人神异的一组是 (     )
①获此一鹿,吾无所用 
②老人整服而入,有修谒之状 
③不用令他人知也
④视其状貌,不多类人 
⑤遂教仲殷屈伸距跗之势 
⑥射落碎枝十段,接成一尺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仲殷读书南山之内,虽然心性聪颖,但不喜读书,而喜练习弓马,有一定的武功,为后来成为老人的箭术传人打下了基础。
B.老人见到张仲殷喜欢武功,便有意展示高超的射箭技艺,引起他的兴趣,让他主动拜师,最终将技艺传授给他。
C.老人射箭技艺高超,是经过艰苦练习而来,这艰苦的练习导致其形貌改变,与常人不同,长相近似猿猴。
D.张伸殷勤奋练习,终以善射名于当时,并悉心教授他人射箭技艺,最后没有辜负老人 “以救乱世”的期望。
4.用“/”线断句。
仲 殷 乃 明 日 复 至 其 所 老 人 还 至 遂 引 仲 殷 西 行 四 五 里 入 一谷 口路 渐 低 下 如 入 洞 中 草 树 有 异 人 间
5.翻译:
①其所食品物甚多,仲殷食次,亦不见其母动匕箸,倏忽而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父卒,除服,偶游于东平军,乃教得数千人而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穷 鬼 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百余年   阅:经历           
B.然余之罪,顾有可者   矜:自夸
C.无可者    属:嘱托
D.余亦无敢久先生也。    溷:打扰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数千年得韩愈                 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无一人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住   
D.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4.给文中句子加上标点。
先 生 避 席 却 行 大 惊 女 来 将 奈 何 麾 之 去 曰 子 往 矣 昔 韩 退 之 以 子 故 不 容于 天 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错
B.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诉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
B.且在邦域中矣 既来之,则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 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
A. 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 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 短文中,孔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